浅谈国学音乐的探索与结合 郑文娟
浅谈国学音乐的探索与结合
◎ 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朝阳中心小学 郑文娟
摘要:中国文化的丰美,它包容与广大,每一时代,每一情境,都有不同的创作与反省。它们或惊或叹,或悲或喜,或温柔敦厚,或鹏飞万里,虽然形式、要求各有异同,却丝毫无损它们的完美与贡献。
关键词:国学;中国风;小学生;美妙的声音
一、诗与歌的结合
大约在2500多年以前,我们的先人在还没有文字的时代里,只有简单的语言,便有了歌谣的产生。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在快乐的兴头上,或者悲伤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用告诉别人的表达方式发泄出来。有时用说话的表达方式还不够,便会用歌唱的方式来代替。随口哼唱的歌谣叫徒歌,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足蹈帮忙打节奏;有乐器伴奏着唱的叫乐歌,节奏稍微更规律些。我国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现了乐器,如骨哨、骨笛、石磬、陶铃、陶埙等都是我国乐器的老祖宗。
《诗经》至今与我们虽然久远了些,和音乐的联系,无论从不同年代诗歌的性质,还是对于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影响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最早的诗歌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歌谣就是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最初是配乐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它以丰富的内容和思想艺术的高度成就,在中国及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古代最为珍贵的艺术遗产之一,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颂是颂扬统治阶级的诗歌,属于祭祀的音乐;雅分为大小雅,大雅是用于诸侯朝会、小雅是用于贵族宴享。心理刻画比较细腻,艺术性比较高。风是《诗经》中所占比例最大,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部分。在十五《国风》都是民歌,原先在民间流传,经乐师们配上乐谱,应用在各种典礼中演唱。《周南 关雎》被列为诗经之始,为什么呢?这篇诗所表现的是男女恋爱感情是正常的健康的。我们知道,在我们中国所列人际关系的五伦中有: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夫妇为人伦之始,男女恋爱后结婚便成了家庭,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就要有各种责任:要承先启后、要仰事俯畜、更要促进社会的进步。再返回来说《国风》的音韵,在上古时代的诗都是有音韵,已经和唐诗不同了。当听到宋祖英版的《周南 关雎》悠远深长的曲调思绪宽广,积极明确的伦理观念,哀而不伤的情感浅吟低唱,与我国传统审美情趣相一致。所以《诗经》里的《国风》的题材都是源于人们的生活,书写古人的故事。
二、音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说文解字》上说“经”是一种有条不紊的编织排列,《广韵》上说“典”是一种法、一种规则,它们的交织运作,正可以系统地演绎中国文化的风格面貌,给出我们日常行为的规范,生活的秩序,情感的条理。另一方面,也是采用了章太炎先生的说法,它们是“当代记述较多而常要翻阅的”一些书。差不多80年前,国际联合会教育考察团证对我国教育作过一次深入的探访。在报告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欧洲的力量来源,经常是透过古代文明的再发现与新认识而达至,中国的教育也理当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民族性与创造性。事实上,现代的学术研究,也纷纷肯定了相似的论点。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在音律方面很擅长,提倡乐而不淫,衰而不伤。意思就是快乐的时候别太放纵自己,悲哀时也别太过悲伤。还提出了音乐的审美标准:尽善尽美矣!因为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时,三月不知肉味,如此深醉,认为舜的帝位是尧禅让而得,尧给舜安排到地方长期工作,对他长期考察,发现能力很强,德行很好,并获得天下民心,所以尧把天子的位置禅让给舜并不是尧的有多大权利,决定把权利交给谁,而是顺应了天意、顺应民心。在孔子看来舜得天子之位是合法的权利来源、合法的过渡。尽善尽美的标准是完美的追求,表现出严肃认真而执着的生活,工作态度对于行色匆匆的现代人来说是不是也是种崇高的追求呢。由此可见儒家强调的音乐正是音乐与现实人生的联系,是情与理得统一。如今现在歌坛一些华语乐坛的音乐创作歌手比如林俊杰和周杰伦,林俊杰探索独特的“林式中国风”从他得音乐中能感受到一股“力量感”音乐的爆发力如曹操这首歌曲淡化调式(五声调)和配器(民乐)的概念,使旋律更偏现代感,这样编曲风格离不开他平时喜爱的电玩有关,电玩游戏配乐大多喜欢旋律动感特别强的电吉他作为配乐。而周杰伦则把中国风按照原汁原味的五声调式创作,也会加偏音、乐器也是如此,运用大量的中国风乐器。比如“东风破”采用琵琶和二胡伴奏乐器、“兰亭序”用二胡乐器伴奏太捉耳了,刻画出古代女子在月下推门二出碎步轻移的姿态,描绘女子的绝世美貌,歌词条条押韵、意境高雅、曲韵婉约有神。
三、走出课堂也能追寻美妙的声音
音乐属于表现艺术,任何音乐作品都是作者潜心创作的,表演者需要二度创作传达给听众,听众欣赏的音乐属于听觉艺术。《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小朋友还小,听到的大自然的声音就只是声音,很难跟乐器或是旋律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如何使学生正确的、愉快的接收这一信息,在此我想起了国学中白居易的《琵琶行》里的描写音乐诗句“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低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琵琶上最粗的弦弹奏出的声音比作暴风雨的声音,琵琶上最细的弦的声音比作就像人们在窃窃私语,小声聊天。嘈嘈杂杂的就像大珠小珠掉落玉盘的声音。听着听着声音好像被水堵住了,凝结而不能流动这个是一个非常棒的状态,无声胜有声,忽然间被装满水的银瓶撞破水浆四溅,这个画面就像骑兵拿着刀枪厮杀,银器与烈马突然爆发而出,场面如此激昂。短短的琵琶声描述的如此有画面感,似乎一切就在眼前。为此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在音乐方面作为导引的话,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注意生活中好听的声音,指引学生留意身边的美,比如妈妈平时在厨房切菜的声音一轻一重,一快一慢的强弱规律,节奏类型。炒菜颠锅的声音也是美妙,如同在有节奏的画着旋律线,可以通过身边的声音运用到学习中来。
美好的声音通过艺术创作后就是美好的音乐,通过艺术改造后也就成了灵感来源,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小朋友美好声音的记录、理解以及发现,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参考文献:
[1]先民的歌唱--诗经 裴溥言编撰 出版发行: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3.3(2017.03重印).
[2]白居易诗选 选注者谢思炜 出版发行:中华书局出版 20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