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的“调味”艺术 任长虹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的“调味”艺术 

    ◎    黑龙江省鸡东县第四中学  任长虹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师生关系和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与教师的思维协调同步。凡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都把调节课堂气氛列入课堂教学计划之内,由此可见,教师是否能够主动驾驭课堂气氛和秩序,已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本人在教学中对调节课堂气氛有一点粗浅的做法。

    一、     教师教态应挥洒自如

    掌握住学生情绪,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态是一个重要因素。林肯说过:“演说看稿子,会使听者厌倦的。”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如此?教师在课堂上如果是手持教案,逐句念讲,势必造成教态死板,缺乏表情、语言艰涩等不利局面。学生就会轻视老师,以为老师没有学问,只能照本宣科,从而导致学生心弦松弛,注意力分散。如果教师课前精心备课,胸中自有一幅蓝图,教案充其量不过是备忘录而已,这样,不仅能征服学生,而且还会使教师各部分姿态、动作配合默契,具有艺术感染力,给学生以稳重而洒脱、从容自然不矫揉造作的舒畅感。只有这样,一个完美的教师形象才能耸于学生面前,才能正确有效地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二、精彩的导入,引燃学生思考的火花

    万事开头难,做任何事情,开头总是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音乐里的定调、写文章的构思,搞建筑的设计是这样,数学课堂也是这样。课堂教学中,精辟、生动的导入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全神贯注的学习状态。比如在讲无理数时,先讲故事:公元前500年,古希腊有一个很著名的数学学派叫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视整数为神灵,认为数学中的一切现象都可以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然而他们的弟子希勒索斯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单位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表示,这与毕氏学派“万物皆为数”的哲理大相径庭。这一发现使该学派领导人惶恐、恼怒,认为这将动摇他们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为了一类新的数的发现,希勒索斯被囚禁,受到百般折磨,最后竟遭到沉舟身亡的惩处。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类数——无理数。这样导入使新知识开启自然有序,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为上课创造良好的气氛和有利条件。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我认为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更能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讲圆时这样导入:一个图形挺奇怪,就像车轮和锅盖。沿线对折能重合,绕点转动它不改。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图形?这样一下子就将学生吸引住了,激发了求知欲望。

    三、恰当有效的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课堂提问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当地提问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一定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深。过于简单,流于形式,华而不实,不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太深 ,学生根本想不到,同样失去了提问的作用。所以,提问要讲究技巧,具有启发引导的作用。恰当、巧妙的提问不仅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四、语言幽默生动,巧用教法

        语言是交流情感的纽带,是实施素质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方式和途径。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言的艺术。生动流畅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浸入学生心田,使学生心旷神怡如果教师的语言罗嗦重复,模糊不清,拖泥带水,学生就会昏昏欲睡,情绪低落,造成不良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俄国教育家马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对探求真理的欲望”特别是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因为其所讲的概念往往是很抽象的。在讲授时,如果采用呆板空洞的语言平铺直叙,强行注入,必会使学生听起来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对数学失去兴趣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数学教师尤其要在语言上下功夫,具备巧妙运用语言的本领,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使课堂气氛变沉闷为活泼,用幽默、形象的比喻来降低内容的难度,使学生易懂易记。

    在学生回答问题或做题出现错误时,教师对学生的否定和纠正也要讲究语言艺术。不仅要让学生知道错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教师的否定中受到启示和鼓舞,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思考的积极性。切不可用简单粗暴的语言去讽刺挖苦学生,挫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从而抑制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教学中,可多用如下语言“你说的不错,但若这样说……就更好了,你说对吗?”“做错不要紧,只要努力,下次你一定能做好”。“你做错了,但你敢于自报奋勇上黑板做题,精神可佳,相信你在学习上定会成功……”。这样,既委婉地指出了学生的错误,更保护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尊心,使他们产生虽错却不感到难堪、灰心并争取下一次做好的良好心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现在人们很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勿庸置疑的。因为教学的最终结果是让学生有所收获,而不是看教师如何“表演”。但我想,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是自发的,而是靠老师的启发、诱导和激励。也就是说,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所以老师的“导”非常重要,须讲究一定的艺术性。打个比喻,教材是剧本,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导演必须调动起每个演员的积极性,创作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充分地表现自己,他们才能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老师“导”得好,会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有一种自豪感、成就感和愉悦感。

     总之,课堂气氛的调节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艺术,是教师能力的集中体现、经验的再创造。只要我们努力实践,不断认真总结、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点击次数:167  发布日期:2022/11/2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