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研究 ——以氯及其化合物为例 梁树超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研究
——以氯及其化合物为例
◎ 四川省广元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梁树超
摘要:在进行化学课堂教学过程的观察中发现,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只能做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联系,但忽略教学评价与教、学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逐步推进,大单元、大概念教学的呈现,充分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才能够更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形成“图-表-题”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并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氯及其化合物为例,进行实证。在实际操作中,“图-表-题”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更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学生进行查漏补缺。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评价;氯及其化合物;概念图;学习评价量表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紧密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是一种“以建构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教、学、 评”的一体化。[1]而传统教学中往往只是教与学相结合,而忽略了教学评价,这一模式难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而现有的针对教学评价的研究也多是在“教”这一单一视域下进行的 [2],一线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时往往也缺乏可以参考的案例。本文尝试基于“教、学、评一体化”建构教学评价模型,并以氯及其化合物为例进行实践。
二、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理念是: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同时与其他学习者进行讨论交流,在自身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主动的选择性的处理新的信息,并不断进行自身认知结构的调整、补充和修正,最终实现对新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建构主义重视活动情景性与社会互动性[3],这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高度一致,因此本次教学评价模型建立以此为基础进行。
(二)教、学、评一体化
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中评价要贯穿从课前预习到课后作业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整个教学过程和谐融合;因教学各个环节的特点不同,“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评价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以不同的评价的方式来对教学各个阶段进行诊断,最终实现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学、评一体化”有多个评价主体,即教师、学生及学生学习共同体(学习小组)[4]。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模型创设时就要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方法进行。
三、教学评价模型
本次研究根据教学评价的主体(即教师、学生及学生学习共同体)的不同,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选择了不同的评价方式,即“图-表-题”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其中“图”为概念图,在课前预习阶段使用,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表”为评价量表在课堂上使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漏洞;“题”为课后习题,实在前两种评价的基础上学生选择性进行作业练习。
(一)课前预习阶段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5],能够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更好地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但不同学生建构的知识结构不同,同时也为了帮助教师调整课堂教学,此阶段利用刘荣玄,刘诗焕[6]的概念图设计与评价方式来进行教学评价。
在氯及其化合物部分,可设计如下概念图,学生完成概念图,教师根据概念图评价调整后续教学。
图3-1氯气的性质
图3-2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图3-3氯气的实验室制备
图3-4氯离子的检验
课前预习阶段利用概念图对基础知识进行评价诊断,教师能够更加直观地分析出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框架时出现的问题,在后续课堂教学中更有针对性。
(二)教师授课阶段
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面对多名学生进行授课,因此教师难以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学习共同体对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均有中等程度的正向促进作用[7],且学习评价量表能够使学生获得自身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的详细反馈[8],所以在此阶段,让学生以学习共同体即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学习评价量表(如表3-1)为工具进行评价,较为有效。
表3-1氯及其化合物课堂评价量表
维 度 | 问 题 | 组 内 评 价 |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 实验室制备氯气时能否利用盐酸的量计算产生氯气的量?说明理由 | 判断正确得一分,理由正确再得一分 |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 根据化合价特点,选择合适的试剂实现氯离子、氯气之间的相互转化 | 答出两种得一分,两种以上得二分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 氯离子的检验方法,硝酸有何作用? | 操作正确一分,分析出硝酸的作用再得一分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 能否理清氯水中各微粒与氯水性质之间的对应关系 | 部分正确得一分,完成对应得两分 |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 氯气的尾气处理方法 | 答出一种得一分,两种及以上得二分 |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 解释漂白粉、漂白液工作原理及其失效原因 | 工作原理及失效原因各一分 |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 你觉得实验室制备氯气的方法与装置还可以怎么改进? | 装置改进一分,方法改进一分 |
学习小组内部,根据各成员的量表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学生能够更高效地查漏补缺,
及时梳理出存在问题的知识点,以便后续阶段针对性选择课后作业进行测评。
(三)课后作业阶段
在此阶段,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一般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来进行评价,但传统的课后作业往往存在题量大但重点知识涵盖少,作业布置缺少层次性,一刀切现象严重[9]等问题。因此本研究结合学生课前结构图与课堂评价量表细化知识点,让学生选择性地完成课后作业。在作业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知识点与试题对应表格,供学生使用,如表格3-2:
表3-2氯及其化合物知识点与试题对应关系
知识点 | 题号 |
氯气的性质 | 1,2,3,4,5,6 |
氯水的成分与性质 | 7,8,9,10 |
次氯酸和次氯酸盐的性质 | 11,12,13 |
氯气的制备与性质实验 | 14,15,16,17,18 |
氯离子的检验 | 19,20 |
四、评价模型的实际应用情况
本次研究形成的“图-表-题”三位一体评价模式在2021年秋本校高一年级进行应用,利用测试题进行检验。并对比往年未使用该评价模式时,同一套题学生的得分情况,详见表4-1.(表格数据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其中2020年统计学生532人,2021年统计学生547人)
表4-1学生得分情况
分数段 | 2020年比例 | 2021年比例 |
60分以下 | 39.66% | 21.86% |
60-70 | 17.67% | 23.88% |
70-80 | 20.26% | 26.32% |
80-90 | 17.24% | 22.27% |
90分以上 | 5.17% | 5.67% |
由表中结果可以发现,使用“图-表-题”三位一体评价模式后,学困生占比明显减少,中等偏上成绩学生占比增加。这表明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图-表-题”三位一体评价模式对于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五、结果与展望
在四川省新课改实行“3+1+2”模式的大环境下,教学评价对于化学学科教学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高效的评价手段不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图-表-题”三位一体评价模式对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学科素养提升有着正面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与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建构并完善知识结构。但由于学校规模限制,要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还需要不断推进,与周边各个学校展开合作。
参考文献:
[1] 房喻,徐端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14.
[2] 李凯.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模型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21.
[3] 李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延安大学,2017.
[4] 周师捷.“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9.
[5] 马西亚,衡莉姣.课前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调查研究与分析[J].科技视界,2021,26(1):1-3.
[6]刘荣玄,刘诗焕.概念图用于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以数学教学为例[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2):132-136.
[7]余淑珍.学习共同体对学习效果的影响[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5):81-90.
[8]邵路燕,涂韶华.学习评价量表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语文,2021,26:69-71.
[9]徐伟.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优化作业设计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4: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