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变探讨 张冬雪
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变探讨
◎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平南街道附城小学 张冬雪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语文知识。鉴于此,本文笔者就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性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是小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下,保障小学语文教学能够优质高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变
1、教学观念的转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时一味追求教材内容的完成,这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了很大的阻碍。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教材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2、教学策略的转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主动学习状态,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重感悟、重读书、重积累、重情感、重探究、重合作和重方法。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做到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语感;鼓励学生大胆朗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鼓励学生积累知识;培养学生情感和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等,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3、教学结构的转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结构,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给学生一个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通过不同教学结构的结合,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4.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对教师存有畏惧心理,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这种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1、活用教参,精研教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多使用现成教参进行教程安排,这种方式使教学过于死板,也违背了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现成的教参可以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省去一些不必要的精力消耗,方便了教学安排,但教师不能一味地依靠教参,应当将教参活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当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教师对教材的精心研究,设计出与学生需求一致并利于学生能力提升的教学程序。
2.整体策划,板块设计。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由许多小环节构成,但这种教学安排仅仅是在教师进行教案备课时出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不同反应而改变环节布置,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小环节的缺漏现象。在新课程改革下,为了避免此现象的发生,教师可采用“整体策划,板块设计”的方案,这种方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整体教学内容划分为几大板块组织教学。
3、大胆实践,重组教材。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教学应当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由于学生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安排教学。教材的安排并不能适用于所有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胆实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重组教材。教师在教授一篇文章时,可以尝试对教材进行重组,将文章情感高潮的段落挑出来让学生反复朗读,这种方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真正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4、调控内容,自主选择。小学生生性好动,对感兴趣的事物接受能力强,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从学生自身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课程,在不违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安排学生去学习、探究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种教学内容的调控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5、板书设计,简洁新颖。板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新颖的板书内容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深度的了解,也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板书是教师的微型教案,它能够清晰地展示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了解。但在许多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过于生硬,没有创意,使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产生兴趣,无法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6、小组竞赛,适当鼓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竞赛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由于小学生也有好强心理,不想被别的小伙伴看低,也不想拖小组的后腿,于是,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高。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每个小组上课回答问题的正确率、课后作业完成的情况,给每个小组进行加分,每个学期末,对分数排到前三名的小组进行奖励。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他们还会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努力发展自己,为自己所在的小组争得荣誉。教师对小组的奖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组竞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推动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能力的养成。
三、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1、更新教师观念。语文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提高其阅读与理解能力,而且阅读材料当中蕴含着的人文精神等对其人格的健全、人文素养的培养、良好品行的养成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有足够认识,并积极更新阅读教学的观念,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与理念之下,建立起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更为多样化和更具灵活性的教育教学的形式,深砖教材,充分做好阅读教学前的课前准备工作,充分把握住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求,进行分层次或是个性化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和教学中的的主体地位,并开展具有阶段性的阅读教学活动。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曾告诉我们:“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始终将孩子置于阅读教学主体位置之上,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并给予学生自主阅读与探索的机会;第二,从学生的爱好、兴趣、接受理解能力等角度出发选择阅读教学的材料;第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多鼓励、肯定,帮助他们建立阅读学习的自信心。
3、创新和丰富教学形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其实质是依托于各种美的展示来影响学生,归结起来有人文、社会、自然、科学、艺术等多方面的美,而对于形象思维还比较强的小学生来说,要将各种形式的美中所蕴含的知识、思想、感情、道理等表达出来,并很好的传递给学生,让他们能力理解和接受,还必须依赖于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阅读教学的形式进行创新和丰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
4、强化课外阅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还需开展更多的课外阅读,实现阅读面和量的拓展。所谓的课外阅读并不是学生完全自由地进行,与语文教师没有关系的,而是需要我们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并合理进行组织,比如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长和班级的干部组织和监督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总之,新课程下的教学要求以学生为本,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湘蓉.对语文新课程、新理念的若干思考[J]湖南教育,2002(17).
[2] 周庆元.对新形势下语文教育的思考[J]湖南教育,2002(06).
[3] 孙志瑛.关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学习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6(04).
[4] 许烨坤.小学教学中的几点探索认识[J]教学月刊,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