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陈凤娟:谈中学数学的“用教材教”

    谈中学数学的“用教材教”
    ◎ 河北省大城县大广安中学 陈凤娟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以教材为本,囿于教材的限制,学生只是单纯的机械记忆。新课程提出,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把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媒体。现行的中学数学教材是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综合多年数学教学实际而编写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因此任何学科的教学特别是中学数学教学都必须很好的使用教材,它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消化与巩固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必得有一个过程,认真地阅读与钻研教材,是消化教材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措施之一。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过的一些法则、定义、定理及某些结论的叙述和概括,学生总不是一听课就掌握了的,但通过课后的认真阅读和仔细钻研教材,结合回忆教师的课堂讲解,一般能够加深理解,逐步学会用正确的数学语言去叙述它们,也能为灵活运用打下基础。加上课外作业及不断的复习,学生就能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了,即使有些学生接受能力较强,似乎听了课后就能掌握,但如果不肯在钻研教材上花些工夫,掌握也会是暂时现象。同时,学生解答习题是基础知识的初步应用。只有在通过教师的教学和自己的钻研教材,牢固地掌握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以后,演算习题才会得心应手、迎刃而解;同时,教材上所列例题,一般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能指导学生课后认真钻研例题,反复推敲,也能收到广开思路之效;特别是在学了一种新的方法以后,解题要点、书写格式等往往都需要以例题为样板,这样,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就更为重要了。另外,教材更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独立钻研精神的媒介。让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养成独立钻研的精神也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数学教材虽然也和其他教材一样,是根据教学大纲用科学的连贯的叙述来说明教学内容,但也有它独特的词汇、不同的叙述格式和语言特点,因此,必须经常地指导学生阅读和钻研教材,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养成了独立钻研的习惯,这不仅能大大减少接受新教材的困难,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因而得到提高,同时,还为学生阅读数学课外书创造了条件,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地扩大视野,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
    当前,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倾向,那就是教学脱离课本,例如有的教师叫学生合上教材听课,除了布置作业以外,从不利用教材,课堂上有些空余时间,往往只布置学生解答习题;学生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不良习惯,下课后首先解题,不愿阅读教材,直到解答习题遇到困难时才翻阅例题,学期学习结束时也不会全面阅读教材,平时能反复钻研教材的更是寥寥无几。这种现象的存在已经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例如许多学生不能用连贯的科学的数学语言叙述定义、定理,回答教师这方面的问题往往断断续续,不知所云。这主要是学生没有认真阅读教材的结果。从平常的测验和作业中,可以找到大量的材料说明这一问题。如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代数公式也没掌握,出现(a+b)2=a2+b2这样的错误。如果在学习这些公式时,教师能很好的指导学生钻研教材,学生完全懂得(a+b)2=a2+2ab+b2的道理。加上反复的练习巩固,是不会出现这类错误的。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高效运用和阅读教材呢?
    首先,数学课一般可以不要求学生预习,但可以布置学生事先通过认真与钻研为新课服务的一些基础知识,从而为新课讲解铺平道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恰当地运用教材,对于例题,事先由教师写在小黑板上,教学时让学生合着教材听教师讲解的做法不是在所有的年级都恰当的,随着学生理解能力的增强,应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理解的能力,教师只加以检查,订正或重点说明。对于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在系统讲述以后,还应对照教材一一予以说明。例如学生在初二学习函数时,对其定义往往不能正确的复述,其原因一是概念不清,二是数学语言生疏,对这些定义的叙述感到不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教材予以逐字逐句地说明,这样,会大大减少学生复习的困难,因而能较为牢固地掌握它们;对于那些容易被学生忽略的知识点,也应该对照教材着重指出,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式为ax2+bx+c=0一般学生都能记住,但其中a≠0却往往被忽略了,这说明有必要提醒学生注意。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知识巩固工作,在新课讲解以后,不要忙于布置学生演算习题,应通过一些工作,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力争当堂消化,一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先叫学生阅读教材,提问疑难,然后通过举例、复述、解释有关基础知识进行巩固。低年级甚至还可让学生当堂朗读有关定义、定理及重要语句,同时应通过回答、板演等活动检查学生掌握与运用知识的情况,最后教师总结概括。
    再次,对于作业的布置,应该布置学生首先阅读教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取适当的方法记忆知识,例如复习时合上课本,试着回答当天学过的基础知识或解答学过的例题,然后打开书本检查是否正确;为了养成学生阅读与钻研教材内容的习惯,除了布置一些练习题以外,还应布置一些思考题,如在讲了无理数一节以后,可以布置这样的思考题:无限小数就是无理数对吗?无理数就是无限小数对吗?像这样的问题,可以在下一堂课讲新内容前叫学生回答,也可以在叫学生解答在练习本上;对于那些可以用多种方法证明的定理、公式、法则,可以布置学生用与教材上不同的方法证明或推导,使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最后,在课外辅导中,也应该注意这一问题。例如检查学生是否及时复习了教材,在复习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样,既督促了学生,也及时了解了教学效果;当学生解答某道习题遇到困难而来请教时,对有些问题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答,而用一些启发性的反问,层层追溯到基础知识上来,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一基础知识,问题当然就解决了,如果没有掌握,那就应该指定学生阅读教材上某些章节,这样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自己的疑难,不仅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更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阅读与钻研教材的重要性了。
    总之,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重视对课本的阅读与钻研,讲清它在提高学习质量中的重要作用,特别在学生没有养成这一习惯前,不仅要反复交代,具体布置阅读任务,课后还必须及时检查了解,进行指导,使学生逐步养成先复习教材后做作业的习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点击次数:113  发布日期:2013/12/1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