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初中生物实验观察力培养实践与探究 郑桂英

    初中生物实验观察力培养实践与探究

        山东省临沂第三十二中学   郑桂英

    摘要:生物实验观察能力是初中生物教育教学培养目标之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从生物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出发,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定向性、有序性、敏锐性、动态观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等能力,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观察能力;培养

    观察能力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也是人们顺利地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是智力窗口,表现在生物学科上就是要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和本质特征。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就显得至关重要。笔者从这几年来在实验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就如何在中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观察的含义

    在实验教材中讲到,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二、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存在的问题

    1.观察目的不明确和兴趣指向偏差。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如果不知道要观察什么和通过观察要得到什么,其观察活动就有较大随意性和盲目性,初中学生知觉的无意识性和情绪性仍较明显,注意往往与兴趣、好奇心联系在一起,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分不清主次,容易被无关的内容所吸引,故而出现看热闹,最后用别人或课本的结论或凭空想象替代自己的观察。如有的学生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摆弄镜头和观察游移不定的气泡上,在观察永久装片时也主要是欣赏染色标本的色彩。

    2.观察的准确性和敏锐性较差。

    生物学观察是一种精细的观察,如观察细胞的显微结构、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草履虫活体的生理活动,需要观察者要有较好的准确性和敏锐性。但学生在观察细胞结构时,往往出现看到了气泡就以为是细胞,或看到了细胞就得意忘形,不再进一步的观察。

    3.观察仅停留在知觉水平上,缺乏抽象性、概括性和思考性。观察能力不是单一的知觉能力,而是一种多因素的智力结构,生物体和生命现象是复杂的,观察中应勤于思考,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许多学生常常把观察与思维割裂开来,不善于明辨主次是非。例如,在观察血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了红细胞就完了,对白细胞及细胞的特征不再进一步的观察、思考。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1、围绕实验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的定向性

    实验中观察要有一定的目的,只有有目的的观察,才能做到深入细致、有效。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围绕实验目的,积极运用心理学中的“注意”规律,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向正确轨道。“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客观研究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培养观察的定向性就是要强化有意注意,以消除无意注意的影响,使观察有明确的目的。如在观察和血涂片时,要求学生要观察到红细胞及白细胞,强调注意细胞的大小,形态、有没细胞核,颜色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看到血小板等。

    2、严格操作规程,培养学生观察的有序性

    观察的有序性是指实验操作要有一定的顺序。这个顺序的编排首先必须注意到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只有依据前后顺序,顺理成章地进行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编排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反之,就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例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时,先要求学生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让学生用肉眼观察认识种子的形态,进而用放大镜观察胚的各部分的位置,分辨胚芽、胚轴、和胚根。在解剖观察时花的的结构时,要求学生由外向内各个解剖。

    3、运用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

    观察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由于观察只能起到接受信息的作用,人脑接受到的各种信息中,既有本质的信息,也有大量非本质的信息,必须对它们进行筛选加工,抽取其本质的部分,这就要求观察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种敏锐的观察力,学生不是一开始就具备的,需要我们运用多种方法加以培养锻炼。例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的结构时,我首先让学生注意两种植物种子的子叶的数目,有没胚乳,果皮和种皮等。这样,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对两种植物的种子有了深刻的印象,对各自的特征就容易掌握了。

    4、通过连续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态观察能力

    实验室中做实验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但学生学习的课堂决不单纯是实验室。所以常常让学生把实验现象与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感性认识进行比较,引导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探索事物的本质。例如应用水培法研究缺少矿质元素对植物体的影响这一实验时,让学生进行课外实验,实验所需药品,通过开放实验室满足学生需要。由于植物的生理症状是逐渐产生的,为此实验需要延续一个多月,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每天做好观察记录。课内让参加实践的同学介绍实验整个过程。老师强调学生对各幼苗大小、叶形、叶色、叶片数目、根系大小等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此实验锻炼了学生对科学研究工作的耐心和观察能力,同时也深深地懂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各种元素。这样,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为今后能敏锐、细致、深入地观察周围一切事物,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5、创造实验条件提高学生多方位的观察能力。

    提高观察能力并非教学的目的和归宿,而是要通过观察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形成概念,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关键的本质性的思维结果。通过实验观察能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但这些感性材料往往还具有片面性,导致不能形成概念,因此必须运用变式观察,即从不同角度,不同情况加以观察,就要提高学生多方位的观察能力。

    总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观察能力的培养非短时间就能奏效,它贯穿于生物实验教学的全过程,需要我们从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上不断实践、探索、创新,才能取得成效。

     


    点击次数:113  发布日期:2022/10/3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