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数学核心素养与五育相融合之实践研究 曹选玲

    浅谈数学核心素养与五育相融合之实践研究

                         ◎    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中心校  曹选玲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重要基地,教学中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然后经过耐心反复的观察、思考、分析,最终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新课改中立德树人又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德为本,坚持五育发展齐头并进。课上,我们要摈弃填鸭式、讲读式,要倡导或采取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那怎样把学生核心素养与五育发展相融合呢,我以课例《对称现象》为例,谈谈自己一点浅薄做法

    一、教学情景生活化(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生活教育的观点看来,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与生活是一致的。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实际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

    课例中我采用孩子们熟悉的校园环境做为课堂的切入点,课件演示出校园一些特有的环境布置,寻找他们的共同特征---对称,这样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与互动积极性非常高。通过寻找校园的对称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对称现象带来了对称美,为引入课堂主题埋下伏笔,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即生活。

    二、利用多媒体动画,寻找共性特征

    叶澜教授曾在新基础教育课题实验中提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学会学习。

    本课中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对称现象的这一特征,我安排孩子熟悉的蝴蝶这一对称现象,寻找蝴蝶身上的特征,能用语言完整描述这种对称现象。老师适时机动画演示蝴蝶左右两边完全相同,假如把他们对折,还可以完全重合。认识完蝴蝶以后,进而又放手用自己语言让学生说一说蜻蜓的特征,说出蜻蜓也是对称的,同时课件演示蜻蜓的两部分,让学生明白对称物体左右两边方向相反的特征。学习了左右对称以后,又找了一个上下对称的字母E,学生自己描述对称特征。整个课堂在新授教学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到对称物体的特征,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看起来“完全相同”,形成感性的认识,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以动促思,多感官参与活动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以动促思,是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是知识学习的--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整节课,从开始让学生找一找校园布置对称的特征,到说一说蝴蝶,蜻蜓等物体发现归纳出对称物体的共同特征,了解了对称现象的特征后又回归于生活,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对称现象,最后画一画,通过画对称画来巩固认识对称现象的特征。这样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逐步积累对称的概念。动手动脑相结合,不至于让孩子只停留于纸上谈兵,同时对他们进行了劳动教育,让劳育智育相互交融于课堂之中。

    四、利用多媒体联系生活、丰富情感

    数学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而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充满挑战的,是艰难的,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不怕困难,做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让德育贯穿课堂始终。本课例中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欣赏了古今中外著名的对称建筑,中国剪纸,学生判断了生活中熟悉的一些标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古建筑和中国剪纸的展示,不仅是学习数学的好材料,而且还渗透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好题材,从而适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随着时代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面临着更大挑战。同时,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但“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我们当前教育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课堂上,我们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既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又要对学生开展好五育的实施理,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相融合,为培养祖国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点击次数:79  发布日期:2022/9/25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