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马菜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庞家九年制学校 马菜桂
摘要: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课堂提问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提问目的不明确、
提出问题不合理、方法使用不当等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既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
在设计问题时要多替回答问题的对象考虑。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偏难,要让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都能成功的回答。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还要因人设计问题,让他们也有成功的机会。因此,好的提问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目的性
提问要有目的性,不能进行无目的的提问。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当中精心设计。提出哪些问题,提问哪些学生,希望得到什么结果,学生回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还要提问哪些问题作为铺垫或进一步提出的追问,等等,都必须围绕目的进行。比如说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提问,以加强复习和巩固,而这方面的问题,要是重点、难点,还需要学生去认真思考。对即将要讲授的内容稍稍涉及一点,从而考察一下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等。
(二)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思考。而对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够长,抽象思维还未完全形成,数学对他们可能有些困难,这往往需要通过具体的、可感知的例子来吸引其注意力,促进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考虑到问题的趣味性,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出现的问题
(一)提问目的不明确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信息交流的平台,通过提问,可以为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可以更好地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如果教师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不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会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造成很大影响。如张老师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先让学生将“6+6+6+6”改写成乘法算式“6×4”后,问:“为什么把6放在前面?6是什么数?”这里的第二问很难回答,究竟回答“6是相同加数”,还是回答“6是被乘数”?这样的问题往往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使学生的思维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像这样的问题也没有提问的价值,而且还会浪费掉大量的课堂时间,更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以引导学生正确地回答问题。(摘自2013年4月23日访谈日志,访谈对象:泉子街镇中心学校,张老师)
(二) 方法使用不当
一堂数学课上,教师课堂提问比较简单、随意,对于自己的提问经常没有事先认真思考过,有时候语言上的遣词造句也不太科学,口语化较强,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明确领会问题,可能会出现答案多种多样,却答不到点子上的情况,提问也就起不到引导课堂教学的作用了。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有这样一个教学导入环节,教师组织学生“摸一摸”:摸数学书的封面与课桌面,摸作业本的封面与课桌面,摸自己的手与数学书的封面,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学生的回答让人尴尬。如,我发现数学书的封面比较光滑;我发现课桌面比较粗糙;我发现作业本的封面没有数学书的封面光滑。这是由于小学生生活体验不够丰富,对抽象事物的认识不够,往往容易出现停留于表面,趋于肤浅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反复推敲设计的问题,在提问时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用巧妙合理的语言引导学生向教学目的靠近。另外,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学会随机应变。当遇到类似以上这种情况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潜质,把学生的思维方向转到教学问题上来。
三、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提问的认识有失偏颇
教师提问的模式常常是“还记得……吗?”“我们来回忆刚才老师给同学们总结出来的规律,哪个同学能够复述出来?”“这个同学都说出来了吗?”“书本上是怎么说的?大家读一下。”“XX同学,这个问题你会了吗?”“刚才你一直埋头做自己的事,你知道老师讲到哪里了吗?” 等等,在笔者听课的过程中类似的课堂提问屡见不鲜。教师很自然认为,课堂提问的作用就是对旧知识的重新提取,避免教师课堂上“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也就是说教师的提问大部分只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层面。而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的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应改变以往对提问的认识,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做足功课。
2.教师缺乏投入课堂的激情
课堂需要激情。激情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来源于教师。教师从跨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其精神状态就直接影响着教室的气氛,并为此节课确定了情感基调。当教师精神饱满地走进教室时,学生们也会受到感染,这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上,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还有,在课堂教学中,作为知识的引导者,教师要不断地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教师在实施教学时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从悬念中引发学生的期待心理,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
四、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明确提问目的
课堂提问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不管是对课前预习的提问、课堂练习的提问还是课后巩固的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促进知识的正迁移,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可以这样导入:“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张贺卡,你们能用笔画出这张贺卡的形状吗?并在动手画的过程中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画的,比一比哪位同学画得好,说的更好!”这样的提问紧扣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脑和动手的过程中对长方形的周长有了感性认识,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精心准备提问
教师在课堂提问前要精心准备提问。备好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通过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不能形式主义地为提问而提问。此外,还要注意:在设计问题时要从生活入手,适合大多数学生;在课堂提问时要随时改变提问的方式、合理分配等待时间、建立融洽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提问等;提问后还要对学生及时作出反馈。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发展
教师应主动提高专业素养。一方面,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对教学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及时的反思,摆脱旧教育模式的思维定势。另一方面,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应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除了要有专业知识外,还应涉及其他领域知识的学习,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课堂充满着未知,使实际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变化性。教师课堂提问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成长及发展。而课堂提问的质量,说到底是教师的质量。一位成功的教师,一定非常注意课堂提问的优化。所以,任何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课堂提问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