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陈士艳:让教师的校本研修走在课堂教学的路上

    让教师的校本研修走在课堂教学的路上
    ◎ 湖北省公安县藕池中学 陈士艳
    摘 要:校本研修“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现行学校教师培训的一个普遍现实,或以脱离学校现实的课题研究所替代,用高级别的课题装点门面等都不能真正成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校本研修应为教师带来实惠,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劳动给自己带来乐趣,教师应是活动的主角。让教师的校本研修走在了课堂教学的路上。
    关键词:教师 校本研修 课堂教学
    校本研修“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现行学校教师培训的一个普遍现实,在校本研修的行动上,都知道要贴近实际,靠近现实,但操作时往往被浮躁的教研之风趋动,以脱离学校现实的课题研究所替代,用高级别的课题装点门面,形成“追风一族”,以期成为“教研暴发户”。结果是老师一听到课题就觉得太深(深不见底)、太高(高不可攀)。面对这种现实,校长反复提醒我们,要让校本研修真正成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带着这样一种思考,平稳这样一种心态,践行这样一种理念,探探索索,且思且行,我们走出了一条本土化的草根式的校本研修之路。我们将这段研修心路分为三个历程:
    一、追溯历史:传统教研难如人意
    教研是连接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之间的桥梁。传统的教研方式在一定的时期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一是教研流于形式,为教研而教研。上课、听课、说课、评课,是学校教研主要形式,也是唯一形式。如:首先指定工作积极的老师上课,分析教材、备课、教学准备全由该教师一人承担;其次临时通知教师们听课,很多教师甚至对课堂知识只有框架性认识,对知识的形成脉络明晰度不够。因此评课时只能蜻蜒点水,浅尝辄止。结果是“备课人忙得很,上课时慌得很;听课人闲得很,评课时随意得很”,往往大家觉得一无所获,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一个轮回后组织些资料应付上级检查,也完成学校任务。提不起教师的精神,找不准教师的关注点和兴奋点,缺乏对教师的吸引力。教研“无用论”大行其道,科研“神秘论”抢占市场。二是机制不健全,计划执行不到位,教研组织行政化倾向严重。因此教研活动随心所欲,心血来潮就成为常态。教研工作好坏一个样,搞不搞一个样,搞多搞少一个样,导致了教研走入一潭死水。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张校长多次在教师会、学校行政会上提出“要改变教研不实际”的问题。学校领导班子围绕“教研活动如何服务于教师需要,如何服务于教师成长”开展专题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教研活动应为教师带来实惠,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劳动给自己带来乐趣,教师应是教研活动的主角。因此寻找研修途径成了我们思索、探究校本研修的主心骨。
    二、拷问现实: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研修
    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理念变了,教研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在寻找教师有效校本研修途径上我们寻寻觅觅,且行且思走过了两个历程。
    1、 寻找教师的成长通道
    首先我们把教师研修的重心放在“修”上,以期优化“修”的路径,为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奠基。具体做法是:
    ①创建四个“一”,给教师内修“保底”。即培植一个理念——要出色。提出“一流教师经营人生,二流教师经营事业,三流教师经营满足”,倡导教师人生辉煌;成立一个学习共同体,由学校领导、资深教师和骨干教师结队组成;形成一种制度,并把教师的学习评价直接纳入教师的评价指标;探索一条途径;努力探索一条读、写、说的校本研修的实效之路。
    ②落实五个“两”,让教师内修“自存”。即读两本书——一本教育理论书,一本自己从教这本书;上好两堂课——一次教学研究课,一次教育理论讲座课;写好两种文——一是读书散记,二是写教育随记;交好两份差——每期向报刊社投一份稿件,每期写一份教学议案;说两类话——一类是讲我的教育故事,二类是教育信息交流。
    我们企图通过这种通道来提高教师的“三功”即理论功,写作功和口头表达功。07、08年,我们老师们读理论专著12部,每人每期写下读书笔记不少于2万字,成功举办理论专题讲座10场,向报刊社投稿40余件,发表文章10多篇,讲“我的教育故事”数则,写下的教学议案中,一则发表于《中国教育报》上,一则被县政协七届会议评为优秀议案。但反思这些成绩时发现,这是在学校行政的强制运行下获得的,仍没有找到教师的关注点和兴奋点。
    2、激活教师的发展区细胞
    收集整理教师的教学议案发现,教师们迫切希望解决的是他们在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其实老师们并不差先进的教学理念,而差的是如何把理念转化为教学的实践并内化所得,能用案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是所有老师的心理需求,
    08年来,我们开始着手于语文教学中老大难的作文教学研究,努力探索“系列作文课堂模式”。首先我们对作文教学现状作了一个全面剖析和研究,系统地分析了现行作文教学的弊端,快速提高了教师认识,拓展了视野。其次就“阅读教学如何渗透作文教学”作了专题讲座和课案展示,为我们研究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我们的经验文章《让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回归本位》发表在《中国创新教育》杂志上。第三,以《连通气球》作为作文指导课案例,构建活动作文课堂模式。第四是成果拓展,刘长虹、胡靖、朱丽琼、赵海霞、徐言梁老师的“给小女孩贴嘴巴”、“保护鸡蛋”、“无土生豆芽”等等活动作文课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烈烈拔节。《“趣事挑逗”课堂作文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一文获省一等奖,教师的论文,学生的习作分别在《中国教师报》、《教育科研》、《小学生作文周刊》上发表。省市县获奖论文17篇。
    成绩的取得,提高了教师的兴趣和信心,激活了教师的发展区细胞。这样的一个盘活启示我们:走近教师的关注视线,用田野式、草根性的方式进课堂,让教师踩着晨露进行“一线行动”和现场研究才是引起教师兴奋的兴奋剂。
    三、磨合当下,让教师的校本研修走在课堂教学的路上
    有了前面的经验,我们开始摒弃不切实际的课题研究,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着眼于实在的课堂。对于一个普通教师来说,上好一堂课就是一次教研,通过“课堂拼博”积累经验,是最好的研修途径。为此我们开始了“课堂教学能力研修”工作,让教师系统地把握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操作要领和步骤。研修分为四步:
    ①关注课前准备,提高认知水平。首先是所有教师拿着确定的课题,自己分析教材教法,写出初步教案,然后集体交流,交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学生最近发展区分析、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流程”六个方面进行,在研讨的基础上确定综合性的教学预案。
    ②关注教学实施,提高实践能力。所有的老师都参与“教学实施——分析调整——修改预案——再实施——再修改”反复过程,真正经历课堂教学的锻造过程。
    ③关注教学评价,提高理性思考水平。主要是对成功片段进行理性分析,寻找教学现象背后的理论支撑,作出提升性的教育评价。
    ④关注教学反思,提高反刍能力。这个反思就是一个反刍过程,教师认真对照前前后后的教学预案,分析、解剖历次调整的原因和理由。着实的提高设计课堂能力,提升教学机智。
    今年我们在镇“小雨点”活动上展示了我们的研修历程,给了与会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得到县师培中心及各校同行们的高度肯定和赞扬。同时课的成功,给了我校教师莫大的快感和喜悦,这样一种课堂的魅力,给我们注入的是恒久的精神力量,像蝙蝠的回声一样,这种情感的回声一致激荡着我们。这种兴奋的力量正是校本研修的动力。
    纵观我们校本研修的里程,我们走的是从学习高深的教学理论向低矮的草根行动落根;从抽象的课题研究向具体的教学行动回归,从宏观的课改理念向微观的课堂细节走向,走在了课堂教学的路上。
    参考资料:
    ①《寻找教师“失落”的幸福》P.雷辉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12月
    ②2009年内蒙古莫旗中小学骨干教师暑期培训视频资料

    点击次数:205  发布日期:2013/12/1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