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学语文“减负增效” 陈春凤

                        “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学语文“减负增效”

     ◎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平南街道西山小学  陈春凤

    摘要: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接受语文教学厚重的人文熏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实现小学语文的“减负增效”。本文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减负增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减负增效”;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实现“减负增效”;减轻学生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实现“减负增效”四个方面探讨实现小学语文的“减负增效”。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简单讲,“双减”政策就是做两大减法,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双减”背景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更重要的是增加课堂教学效果,简称“减负增效”。 实现“减负增效”,学生必须是语文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而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

    应转变观念,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灵活使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帮助学生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人文素养的塑造。

    一、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减负增效”

    “亲其师,信其道”,可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在语文教学活动实现“减负增效”的关键。那么,要想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教师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1、怀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关爱一切学生,关爱学生的一切, 这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育艺术。只有热爱学生,教师才能热爱教育事业,耐心地了解学生、教育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减负增效”。

    2、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无论是课堂上的讨论和提问,还是课下的交流与谈话,教师都应打破传统观念,始终与学生处在同一高度,不要轻易训斥、嘲讽学生,应努力为学生提供“想说、爱说、抢着说”的环境。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爱学语文,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减负增效”。

    3、尽可能地增加与学生沟通渠道。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实现,课外也仅仅是个别的教师谈话。这样的沟通渠道比较单一,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也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通过 QQ、家访等形式,深入了解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并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减负增效”。

    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减负增效”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也应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语文学,实现“减负增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下面笔者重要介绍生活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两种。小学语文课文有很多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获取更多的知识。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深入到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教学以其声、图、文、像相结合的特点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

    例如在《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便通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了《普罗米修斯》影视作品,让学生对普罗米修斯这一英雄形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来实现“减负增效”的。

    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实现“减负增效”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重视教师的讲演和示范,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也处在被动地位,通过模仿,掌握现成的知识。而现代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模仿掌握现成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创造活动获取“新” 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来实现“减负增效”。

    如: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时,可以让学生准备几个苹果, 然后四人一组练习横切苹果,看怎样才能切出完整的五角星,通过学生的多次尝试与测量,总结出只有在苹果的黄金分割点上才能切出好看完整的五角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了 学生对“拦腰切” 的理解,实现小学语文的“减负增效”。

    四、减轻学生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实现“减负增效”

    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

    只有通过减轻课业负担,才能保证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 健康快乐成长。作为低年级的任课教师,我先将孩子们从机械的,简单的重复抄写作业中解放出来,给他们自由思考的空间,让他们爱上学习,爱上思考,从而实现“减负增效” 的目的。

    1、让学生动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他强调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而课后作业的多形式、多动态,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简单的读背中解放出来,爱上学习,爱上作业,爱上思考,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的投入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 变难受为享受。只有孩子乐学、喜学、会学,才能激发孩子的潜在的创造力,从而实现“减负增效” 的目的。

    2、有效的复习巩固知识,让教学落在实处。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是无意注意学习能力较强,而有意注意学习较弱,而且记忆时间较短,要通过不断的再现,才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在以上作业设计中,学生通过读课文、写生字等方式,有效的巩固了所学的字、词; 通过讲故事,说图画、在生活中运用等方式,学会使用文字;在使用中熟能生巧,真正掌握,使教师的教学真正落在实处,实现“减负增效”。

    3、提前预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一年级学习课文内容简单明了,但识字量大。如果不提前读熟课文,提前预习,课堂上的学习负担还是很重的,学生也容易陷入学习疲劳状态,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慢慢失去学习信心。前一天的读书、识字,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他读熟了课文,就想展示出来,他认识了这个字,就要夸耀出来,而这些,都是使他上课保持充足精力的源泉。有了课前的预习,课堂的拓展提升目标也能很快达到。形成课前预习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课后作业中设计提前读课文是很有必要的,他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自信心是很有帮助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乐于学习语文,实现“减负增效”。

    4、拓展延伸,培养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不仅学到文化知识,更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能够创新。而这些要求,单凭简单的记忆,机械的重复是不能达到目标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重新组织,归纳总结,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最终突破常规,有所创新。以上作业设计中的讲故事,介绍图片内容,就是要学生把所学的知识,重新组织,重新运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实现“减负增效”。

    总之,如何实现“减负增效”是我们教师目前探究的大课题,每位教师的做法都不一样,但我们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要让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在这个大目标下,我们一起探索,携手共进。小学语文教学是综合性艺术性的教学活动,要想教好语文,就必须结合教学实际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多进行有益的探索,以此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实现“减负增效”。

    参考文献:

    周尚庚.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J] . 金色年华: 教学参考, 2013(1) .

     


    点击次数:201  发布日期:2022/8/2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