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借社会热点激活思想品德课 杨红霞

      借社会热点激活思想品德课

                          ◎     宁夏中卫五中    杨红霞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初中生逐步拓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建构的基础。如果要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形成,真正将教材的价值体现出来,就必须让思想品德课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方法很多,各有特色,借社会热点激活思想品课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思想品德新教材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永远是最好的教育素材,生活的每时每刻、每一件事、每一环节都具有教育意义,生活处处是课堂思想品德课教学如果割断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不关心人的日常生活、不关心人的精神世界、不关心真实的生活问题,它将变得空洞、抽象、苍白无力。

    冲破围墙的阻隔,不是靠学生,而是教师。 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按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时间的安排,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使之能与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相符合,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引导学生对他所面对的生活世界进行感悟、理解,积极关注学生态度的生成、情感的培养、信念的形成,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从思想走向行动、从理解走向实践,在生活中学习,从而达到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教育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他们健康发展。为此,思想品德教师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努力将课本的知识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或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结合起来,把大社会融入小课堂,把课本的抽象概念、观点和原理还原于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并使用理论分析说明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热点的引用,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提出了想了解的问题,采用分析归纳,培养了学生关心时事的习惯、学以致用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了唯物辨证法中看待事物抓主流的观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投身于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唤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扩大了学生的知识接触面,让学生在社会环境及其周围事件的互动中获得完善和发展,在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的过程中,学会明辨是非,明白真假善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学会做人、做事。

    事实证明,思想品德教师只要善于利用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不断挖掘教材,进行导学、导疑,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共同讨论、合作学习,做到深入浅出,实现“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材料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才能真正落实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目标,实现德育生活化。

    在思想品德课中,对社会热点、时代焦点和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选择和应用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 注意热点选择的正面性。

    思想品德教师运用时事热点时,应把握正确方向,多用正面、积极的事例激励学生。如果教师上课时总是大谈消极现象,这对于是非判断、分析能力尚有欠缺的初中容易产生错觉,不利于思想品德课程德育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消极事例应当少用、慎用、有技巧地使用。

    第二,注意热点选择的贴近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非常喜欢了解与自己周围有关的人和事。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若想使自己所举事例有亲近感,真实可信,除运用国内外重大事件外,要积极挖掘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这有利于使学生倍感亲切,有感染力,说服力。

    第三,注意热点选择的时效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因此,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是思想品德课生命力的所在。我们的客观世界是时刻发展变化的,特别是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学生接触到的是日新月异的变化。所以,思品教师在选材时,要力求在时间上接近学生;在情节上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活例、有新意,并借以增添教材的时代气息,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悟、理解。

    第四,注意热点选择的生成性。

    不少的思想品德课,社会热点的引入自然而真切,不需要教师的准备,学生便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非常自然、贴切地引进教学中。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关注课堂,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抓住学生在课堂中即时生成的亮点,加以运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五,大胆的筛、减教材中的辅助材料。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材片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缺陷,也给教师使用教材以广阔的自由空间。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及总结,我觉得教师完全可以大胆的用社会热点替换教材中相应的补充材料。适时的筛选、删减教材中的补充材料,也给社会热点走进课堂让出了空间。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科学素养方面获得全面的、充分的、和谐的发展。

    借社会热点激活思想品德课不是一两节课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期间需要教师不断地总结、反思,以提高教师灵活运用热点问题的教学技巧。同时也要有足够地耐心,给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方法的时间。毕竟学生现有的知识是有限的,他的认知能力也是有限的。急于求成或生拉硬套只会使热点不热,学生没兴趣,教师干着急,课堂没活力。只有使热点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和感悟,达到培养能力和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堂上借社会热点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就更容易唤醒学生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希望憧憬,激发出学生心底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要求,启迪学生对问题的自发质疑和求知欲望,使整个课堂到处是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融和彼此的理解和接受,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会生存和发展,过健康而有意义的生活。

     

     


    点击次数:149  发布日期:2022/8/2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