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提高作业布置有效性的探究 范玉霞
“双减”政策下提高作业布置有效性的探究
◎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城东中学 范玉霞
摘要:“双减”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的重大政策。在“双减”政策下,学校教育要提质增效,而作业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那么在“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呢?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提高作业布置有效性方面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双减”;提高;作业布置;有效性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学生巩固知识,内化为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老师还是按照传统方式去布置作业,布置的作业往往形式单一、机械重复、题量偏大,这样的作业成为了学生的负担,学生把作业看成是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造成作业完成效果不理想,没有收到作业布置的预期效果。这种状况背离了素质教育的主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为学校教育指明了方向。那么在“双减”政策下,如何让作业发挥其作用呢?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提高作业布置有效性方面谈几点看法。
一、定好目标,把握作业设计方向
作业的目标是作业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效果,是作业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定好作业目标是提高作业布置有效性的前提条件。作业的目标必须和数学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在“双减”政策下,对作业的质量要求更高,设计的作业要精益求精,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首先要明确每一章的整体目标以及每一节课的具体目标,然后把目标落实到作业设计中。只有目标明确,设计的作业才会有章可循,才能突出重点,避免出现偏题、怪题等。
二、分层设计作业,尊重个体差异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方向就是要促进学生发展,让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不论在课堂教学还是设计作业时都要树立学生终身发展观。在班级授课制中,由于智力水平、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同一个班里的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性较大。面对这种状况,教师需要设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使布置的作业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在实际操作中,作者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学习困难生(记为A组)完成基础性作业,中等及中等偏上的学生(记为B组)完成提高性作业,成绩优秀生(记为C组)完成挑战性作业。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分组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管理的,作者根据学生表现,鼓励B组的学生尝试做一做C组的作业,可以从C组的作业中挑选部分题目做,C组同学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一些数学拓展探究,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作业形式多样,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作业往往是刷题,诚然,数学学习是离不开做题的,通过做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长期以往这种形式单一的作业会给学生枯燥、千篇一律的感觉,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在“双减”政策下,对作业的内涵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思考怎样让作业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发挥作业的内化能力和运用知识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作者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安排一些形式多样的作业。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就布置了“设计轴对称图案”作业,学生积极参与,画出了很多漂亮的轴对称图案;在学习完因式分解时,就布置学生做一份关于因式分解的反思总结作业;对于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还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数学研究报告,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此外还开展了一些数学思维导图设计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变得更喜欢数学课了。
四、当面批改作业,精准辅导
作业的批改包含了教师的“批”和学生的“改”,这是提高作业布置有效性的关键。很多老师批改作业时就两个符号:“√”或“×”。这种非对即错的批改作业方式导致学生不知道错在哪里,修改也无从下手,打击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久而久之,这样的作业只是流于形式而没有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效果。作业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现,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载体,对于学生来说肯定希望自己的学习成果能得到老师的欣赏和肯定,因此有效的作业批改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当面批改是有效的批改方式,当面批改作业能面对面地跟学生交流,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时可以当面进行表扬,这样可以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可以及时指出来,让学生明白错在哪,如何改正,实现一对一精准辅导。经过实践证明,当面批改是行之有效的批改方式,通过当面批改关注学生个体,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进行有效的精准辅导,更好地提高了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提高作业布置的有效性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必然要求。教师要树立学生终身发展观,通过改进作业布置的“质”和“量”,提高作业布置的实效,让作业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