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放手才会收获精彩 胡玉林
放手才会收获精彩
◎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 胡玉林
我的思考:在我校开展生本教育的这段时间里,看了相关的书籍和课堂教学视频,收获多多。同时思考的最多的还是怎样使自己的教学走向“生本”,怎么样使学生成为自然的学习主体;怎样备课、上课,才能使自己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有兴趣,而且学有所获,学有所长。这里的长,不仅是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对他们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结合本学期学科培训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五步曲,和老师们分享下面的教学案例,以一点浅陋的感悟点燃大家的教育智慧。
它们一样多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比多少》后有道思考题是这样的:左右各坐一只猴子,它们面前各有三个桃子,右边猴子旁有个篮子。问:谁多谁少?
我是这样处理这道题的,根据这道题的意思,编了一个故事:在清幽美丽的峨眉山上,住着一群可爱的猴子,它们可淘气了,喜欢躲藏在小路树丛中,只要发现有游客路过,它们就会跳到游客身上,和客人逗乐,以得到客人的赏赐。这不(出示思考题),正有两只猴子在比它们谁的功劳大呢?
我的话声还没停,马上就有嘴快的学生喊出了:这么简单的,它们的桃子一样多啊。
我没有做出评价,反问:“你是怎么判断的呢?”
生:“看图呀,这两只猴子的面前都有三个桃子的嘛。”
我:“是吗?同意他这个说法的举手。”
马上有很多学生毫不犹豫地举起了小手,还有一些学生疑惑地望着我,“请同学们看仔细咯,右边小猴的旁边有个什么东西呀?”
生:“是篮子呀。”
生:“可篮子里面是空的呀,所以我还是觉得它们的桃子一样多!”
这时,我脑子一转,知道问题就出在这个篮子上,他们清楚地看见了篮子,还看到篮子里一个桃子都没有呢,所以很肯定的得出了结论。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让学生明白, 它们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也许篮子里没有,也许有的这个推理。我急中生智,马上高举着粉笔盒,问:“你们看,这个盒子里有几只粉笔呢?”
学生众口答道:“没有。”(盒子里的粉笔都比较短,没露出盒子)
“是吗?”我笑着拿着盒子走向他们。
“哦,老师你骗我们,盒子里原来有粉笔的。”
“是老师骗了你们吗还是你们的眼睛骗了你们呢?”
这时,一个女孩站起来,大声说:“胡老师,我知道了,它们的桃子不一样多!”
“为什么呢?”我继续反问,全班同学的眼睛都望向这个女孩:“就像我们看粉笔一样,右边猴子的篮子里有可能一个桃子都没有,它们两个的桃子就一样多,也有可能篮子里还有桃子,只是我们看不见,那么它们的桃子就不一样多,右边猴子的桃子多。”
还没等我做出反应,同学们就向这个女孩鼓起了赞许的掌声,我也被孩子的学习潜能所感动,给了她一个深情的拥抱,奖给她一个智慧果。虽然这样,可我还是担心有的孩子没有明白,又抽了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他们都回答非常正确,让我心满意足。
然后我又顺水推舟:“所以,以后解决问题时,不能光依赖我们眼睛看到的表象,要开动脑子去思考,分析可能存在的各种原因哦。”
就这样,这个非常复杂的逻辑推理问题,没有费我多少口舌,学生就轻松愉快地在一个简单的实物观察中得到启迪并真正的理解透了,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道题给予我很大的启示:一是我们在处理一些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的知识时,如果费尽口舌去反复讲解,还不如我们用心去找准学生可能在思维上、理解上存在的阻碍,合理利用身边的教具,把抽象思维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使孩子能够触类旁通,从而达到启迪孩子智慧的目的。二是在教学中要学会大胆放手,不要低估了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把探究知识的权利和过程放手交还给他们,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去激扬孩子们的学习生命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