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初中语文减负增效策略 白建洲

       浅谈初中语文减负增效策略

    ◎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官池镇初级中学  白建洲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由于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加之现在学生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很多教师就采取了应试教学的方式来达到学生成绩提高的目的。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工作量太大,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不满,同时,由于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的发展,整齐划一的教学也会损害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当前的新课程理念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摈弃已经有的陈旧的教学理念,改变旧有的应试教育的方式,采用新的方法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一、课堂交还学生,凸显学生主体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尽管浓厚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核心知识点上,但尚未完全脱离传统教育思维的一线教师们,在实际中仍不自觉地占据大部分时间用于讲解,而真正留给学生自主发言、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的时间非常少,过于密集又缺乏自由的课堂只会徒增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减负增效”背道而驰。为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减负增效”首要任务就是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适当减少讲解,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应当明白,阅读这种个性化行为只依靠讲解很难引起共鸣,需要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在阅读过程中细细品味文章的遣词用句和立意表达,这个过程无法被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取代;第二,适当加强交流,鼓励学生自主发言。初中语文教学想要提高效率就不能采取“一言堂”模式,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发言,改变以往从他人那里获取“二手知识”的现象,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与分析,从而实现“增效”;第三,适当控制节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很多教师在新课改过程中,错误地将课堂自由化理解成自由散漫式教学,因此常常组织一些华而不实的课堂活动,这些表面上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的活动实际上对提高讲课效率帮助甚微。有鉴于此,教师必须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合理把控课堂教学节奏,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自主思考和动手实践,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发挥地淋漓尽致。   

    二、培养良好习惯,奠定学习基础   

    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是一种促进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如叶圣陶所说:“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近年来,教师忙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进行分轮复习,片面的追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忽视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作为语文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首先应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遇到不会读的字和词语主动查词典。其次,培养学生积极阅读大量课外书籍的习惯,在学好课文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大胆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质疑文本内容,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思考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读书动笔记录的习惯,“好记心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看书”这些都说明了读书动笔的重要性,在读书时要指导学生动笔圈点、勾画、批注,写一些个人学习心得。最后,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勤写作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经常写作,学校开展活动中,将活动场景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写作能力就提高了。学生一旦养成这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开展分层教学,正视学生差异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是十分正常的现象,那么,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应该了解自己教学活动中的另一方--学生的客观真实的情况,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标”明确强调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加强学生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认识,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个体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等。这就很好的回绝了过去那种“人人皆要成尧舜”,“人人都要十全十美”的工厂式的按同一标准加工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和“减负”的双重背景下,要想做到“减负但不能减效”,甚至减负增效的目标,我们觉得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注意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不是将学生按照语文成绩的好坏,简单的分为优良中差,而是根据“课标”的要求,让全体学生在达到“课标”对初中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基本要求前提下,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发现学生的个体优势,根据学生在语文方面的个体优势,进行分组,然后对不同的小组进行不同的要求,从而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逐渐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从而达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设法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这是减负增效需要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有的学生虽然很勤奋,但是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根本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常常会要求学生在课前要作好预习、在课后要及时复习。但是,预习什么,复习什么,怎样复习才是最有效的,学生往往知之甚少,认为预习就是看看书,走马观花,复习就是做做题,完成了事。我们可以作一些预习指导,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和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给学生指点不同的学习方法,如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课文阅读的思路,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的各种方法。

    总之,“减负增效”的内涵是减少课内外那些机械重复、低效的活动,提高孩子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减负增效”的道路上,具体哪种方式最有效,我们还在不断的摸索。只要我们悉心钻研,坚持不懈,相信一定会有所收益。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会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争取达到真正的“减负增效”,迎来语文教育的一片艳阳。

     


    点击次数:114  发布日期:2022/7/2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