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读、写并进 说、思相融 陈利华

    读、写并进   说、思相融

    ◎    四川省苍溪县状元桥小学校 陈利华

    摘要: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文字运用,涉及听、说、读、写等方面,它贯穿于语文教学全过程,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得以落实。强化语言文字运用,才能使语文教学的语文味更浓,语文色彩更鲜明。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做好读写任务的教学创新,而且要在读写实践中链接好说和写,既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又要注重对学生写、说表达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读写并进;说思相融;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文字运用,涉及听、说、读、写等方面,它贯穿于语文教学全过程,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得以落实。强化语言文字运用,才能使语文教学的语文味更浓,语文色彩更鲜明。当下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式之所以受到普遍诟病,在于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理念得不到彰显,语文教学中文本处于休眠状态,教者对文本教学价值有时处于屏蔽状态,学师生对文本的学习自然就处于误会状态了。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让语文课变得沉静、优美、有深度、有厚度? 笔者以为必须从方法和内容两方面进行改革,促进语文课堂读、写并进,说、思相融。

    一、一体两面抓“读”“写”

    优秀文化最终都是以文字为载体得以传承和保留的,要想让我们的文化继续发展下去,就需要提高读写能力。青少年学生从小培养起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对我们的文化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读和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大量知识储备可大大提高写作水平。而相对地,随着写作水平的逐渐提高,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做支撑,两者相辅相成。在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课程实施,教学的首要重点变成读写能力的培养。同时,生活也告知我们,融入现实社会生活的必要技能之一就是读写能力。从一个人自身的发展来看,读写能力的高低实际上决定着人们以后的职业和生活走向,一个喜欢阅读与写作的人,生活中的美好往往是他们先发现的,同时也能比较好地理解该如何为人处世,更能很快地融入复杂的社会。

    二、相辅相成强运用

    语文核心素养是什么?不论用多么华丽的词藻作多么深刻的解读,最终落脚点都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增长和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这两个方面,读与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的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能好好说话、好好写话。我们写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闻所见诉诸笔端。写的能力提升,只有通过读。我们只有通过读来带动写,通过写来促进阅读,这才是我们读写教学的重要体现。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些老师的公开课总是热热闹闹,学生一会儿在表演,一会儿在游戏,一会儿又在带动作读,这些读行不行?当然行!但是除了这些热热闹闹的读之外,课堂中的学生更应该沉下心来,安安静静地读,在书中神驰,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那才叫真正的阅读。现实中不少课堂,热热闹闹,看似学生都参与了,但是我们静下心来反观却发现学生一堂课并无什么收获,所以这样的课的效度不会多高。

    三、以“思”促“写”提能力

    思考是真阅读和假阅读的分水岭,读是要思考的,思考的结果通过什么呈现呢?那就是写。唯读写齐飞,情智方能共生。批注、提问、补白、续写、标点深究、仿写、小练笔、习作、单元例文等等,凡是将思考用文字呈现,凡是将表达方法现学现用都是写。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写。我们的读,应该是有批注,有圈点勾画,有自己静静地默读。这样的读才有深度,才有收获。在读的时候我们要把写有机的结合进去,我们的批注是写,我们的微练笔是写,我想更多的写要体现在什么地方,那就是我们要挖掘课文内容,结合一个标点来写,或者结合一段文字背后的内容来写。这是一种想象补白的写。比如感叹号,到底要感叹什么;省略号,他省略了什么?另外一种写,就是续写,故事的结尾是什么?言尽而意未尽,那么它的意在哪里,让学生来续写下去。

    四、以“思”导“说”优素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讲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并指出二者不可偏废,学与思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借用这句话,我认为说话是思维的体操。说话体现了一个人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准确性等等,有人讲话,准确轻松,有节有度。我们有时候经常在感叹,与别人争辩时,当时被别人辩驳得哑口无言,过后猛然想起,唉,这件事情我当时怎么没想到这样去应对,事后诸葛亮。又比如别人的话,我怎么去判断它的准确,有没有漏洞,层次是否清楚,这就是它的逻辑性。其实说,就是体现你的思维。思维的品质就包括它的机智性,敏感性,逻辑性,深沉性,准确性等。心中所思为口头所说,口头所说为笔下所写。无文不话,无话难文,心里所想,口上所说,纸上所写。说得出才写得出。所以说最终要落实在写上,有说才有写,有想才有说,学生的思维的呈现,就是通过学生的写来呈现出来,学生想的是什么就说的是什么。

    经验告知我们,不论是专门的习作课,还是课堂上的练笔,抑或是学生的批注,学生读后的感受等等,课堂上都一定让学生先说出来。在说的过程当中,教师才知道学生的表述是否清楚,他的思维是否清晰,养成这样的一个先说后写的习惯,学生就慢慢的不怕说不怕写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做好读写任务的教学创新,而且要在读写实践中链接好说和写,既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又要注重对学生写、说表达能力的培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读写并进,说思同步提高,我们的语文课才有深度,才有厚度,才能够体现真正的语文课的味道。

    点击次数:116  发布日期:2022/7/2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