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说说拼音学习那点事儿 何义红

    说说拼音学习那点事儿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何义红

    摘要:拼音是识字的工具。拼音也只是识字的一个工具,一种途径。识字绝不是完全依靠拼音来完成的。拼音比汉字更抽象,一年级的孩子,因为生理发育特点,短时间内(一年级上册集中学习拼音的时间大约1个月)不能熟练地掌握运用拼音是很正常的。孩子会因为自己“学不会”拼音以及老师家长的负面评价,把自己定义为一个“笨学生”、“笨孩子”,这种自我认知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会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明白拼音并不那么重要,明白孩子的生理发育特点,把心态放平,心平气和地面对孩子学拼音的生涩期。

    关键词:汉语拼音;识字

    一年级小学生的拼音都已经学完了,然而,拼音没掌握好的孩子一茬接一茬,为此焦虑的老师也是一茬接一茬。

    都说,拼音是识字的工具,只有学会了拼音,才能认识更多的字。

    我想说:这句话,前半句是对的,但后半句多少是对拼音或者说是对识字的一种误解。我们的父辈或者祖辈,有很多人很难单独认出一些复韵母或者音节?但他们仍然会认字,会写字。由此可见,拼音只是识字的一个工具,一种途径,但识字绝不是完全依靠拼音来完成的。

    再说,咱们国家的拼音方案是在1958年才公布的,到现在也不过六十多年的时间,拼音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总之,拼音从萌芽到使用,也不过一百多年,与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文明相比,实在是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古人写出了那么多的经典著作,难道是从学习拼音开始的吗?当然不是!现在,我们为什么又非要执着地认为孩子不学拼音就没办法识字呢?
        再看:孩子其实在没有学习拼音的时候,已经认识了一部分字,大多数孩子都是这样的。因为,认识汉字往往比认识拼音要简单得多。

    咱们的汉字在造字之初,像图画一样,也就是最古老的象形文字,是表意文字:看见这个符号,就感觉它像个“日”;看见这个符号,就想到“水”;看到这个符号,就像只眼睛,所以它就是“目”……看到“手”字,孩子就能与他的小手对应起来;看到“花”字,孩子就知道是他在小区或公园里玩耍时看到那些美美的植物;看到“笑”字,他就能想到嘴角上扬,露出牙齿的样子,甚至还会产生愉悦的感觉……也就是说,孩子在认识这个字的时候,他的头脑中相应地会出现与它的意义相关的形象、动作、表情、心情等等,他就更容易记住这个字。

    但是,拼音呢?请问“K”表示什么意思?“an”表示什么意思?“eng”表示什么意思?拼音是无意义的,孩子无法把它跟什么东西对应起来,与汉字相比,它非常的抽象!这就大大增加了孩子记忆它的难度!他只能通过生硬的、重复的方式,调用自己的记忆能力来记住这一堆没有任何意义的符号。而且我们也常常不能给孩子太多时间来让他们记忆拼音。

    在一年级的教材中,拼音的内容设置的是两个单元(咱们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一共八个单元),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需要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学会23个声母,6个单韵母,18个复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以及N个由这些声母、韵母组成的音节,不仅如此,每个音节还有四个声调,有一部分孩子很难分清二声和三声,尽管老师会辅以手势,读二声就用手指使劲往右上方一扬,读三声就先下后上拐个弯儿,但小手比划着二声,嘴却仍然读成三声的孩子大有人在。

    除了读是一关,认和写也是一关,b和d、p和q长得为什么那么像?对这些字母,有一部分孩子很难分辨。甚至有的孩子现在还会出现把数字写反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心理上称为“镜像现象”[2].我们的孩子大多数现在只有六岁多,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过六年,他学习吃饭、走路、说话,甚至刚能把话说利索,就进入了一年级,开始了漫长的学习生涯。而且一上一年级就得学习这么一堆没有意义的抽象符号,所以他们暂时学不会拼音是很正常的。

    哪一个孩子跨入小学校门的时候不是怀着“我要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愿望?人天性就是向上向善向好的,大家都喜欢受表扬,都喜欢在别人眼里是个好人,孩子更是如此啊!可是有太多太多的孩子,一升入小学,一踏进一年级,就被拼音字母这些小怪兽打得遍体鳞伤!认不准,记不住,老师批,家长骂,这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影响!孩子会因为自己学不会拼音以及老师家长的负面评价,把自己定义为一个“笨学生”、“笨孩子”,这种自我认知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会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

    学拼音难,但拼音还得学。

    第一,小学阶段,几乎大大小小的语文测试都逃不掉对拼音的考核。如果拼音学得一塌糊涂,对这个孩子来说这种题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小学阶段,孩子需要较高的分数来获得自信。即便现在不打分了,但孩子总知道“优秀”比“良好”更好吧?所以,如果可能,还是要尽量帮孩子把拼音掌握好。但万一孩子因为拼音失分,也不要过多去责怪孩子,而是暗地里使劲,想办法帮助孩子逐步掌握拼音。

    第二,拼音的集中学习可能只有一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但拼音的巩固却要花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是说学了一个月所有孩子就都能掌握拼音并熟练运用了。在以后的生字学习中,还会一次次地用到拼音。拼音的学习就慢慢得到了巩固,孩子越用越熟练。原来不会的慢慢就会了。    

    学生就是学不会咋办? 

    首先,拼音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重要。生活中,我们几乎用不到拼音。网络时代长大的孩子,生活越来越智能,拼音不是生活工作的必须。  

    其次,中考、高考,基本是不考拼音的,尤其是高考。孩子们现在的学习,都是在为未来的学习打基础。求学时期最后的竞争目前是以高考的方式呈现的,但是现在为了拼音这种高考时不会考的东西,去扼杀、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求学之初就打消他学习的积极性,是不是一件非常得不偿失的事?不能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呀!  

    再次,拼音作为工具,在帮助识字方面,是极其有限的。识字分为自然识字(我们也叫浪漫识字)和精确识字两种。精确识字主要指孩子在学校里,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生字的过程。这种一板一眼的识字模式,学生不喜欢。小学生感知精确[i]性差,对字形只有模糊的印象,没有建立音形义的内在联系,很难分辨也很容易遗忘。【3】心理学认为,情境(具体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4】儿童思维的形象性和随意性占主要地位,无意识记忆占据优势,他们更容易记住生活中的事物。自然识字就是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认识汉字,不是老师或家长刻意教的。比如你带孩子出去玩,孩子看到一个店铺的标牌上写着“手机维修”四个字,会问你:“妈妈,这个上面写的是什么呀?”你就认真地指着读给孩子听:“手,机,维,修。”孩子下次见到了,又问:“妈妈,这个上面写的是手机什么来着?”你说:“手机维修。”孩子可能就对“维修”这两个字有了更深的印象,甚至记住它们了。这就是一个自然识字的过程。就是不刻意地去教孩子识字,不是说我今天非让你记住这几个字不可。阅读中识字,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比如:我们鼓励孩子读绘本,孩子会认识一些字,尤其是他特别喜欢的绘本,经常让家长重复读好多遍,那么一页上,一些简短的句子,他可能慢慢就认得了每个字。    

    明白拼音并不那么重要,明白孩子的生理发育特点,把心态放平,心平气和地面对孩子学拼音的生涩期。放下焦虑,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 钱玄同《注音字母和现代国音》(1929).

     [2]《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拉康的理论》 方汉文著.

     [3]《小学语文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1997年12月版,第110页.

     [4] 杨清主编《简明心理学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第307页.



     


    点击次数:173  发布日期:2022/7/2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