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秦永胜:新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新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 宁夏平罗县第六中学 秦永胜
    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品德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同时,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单纯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衡量标准,而更看中知识以外的综合实践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发挥。
    在这种新的形势之下,如何在新的课程教学中突出创新精神、时代精神?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好创造性思维。
    1.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课堂有限时间内迸发出创新兴趣,获得新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情传情,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巧妙地把学生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联系起来,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唤醒他们的创新意识。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创新思维的良好环境,是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石,只有让学生克服了惧怕、厌倦、紧张情绪,他们才能积极思考,自由畅想,发表自己的见解。
    2.鼓励学生乐于观察,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可以说,想象是创新的天梯,一切成功者的丰碑,都是建立在这条天梯上的。一个人,思想不活跃,缺乏想象力,那他永远也做不了大事。所以,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情景描述,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情景好奇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
    其次要加强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1、要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投入的情感被学生感受后再作用于教师,形成一种教与学相互推进的合力。
    2、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独立思考列为学生的第一常规训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一首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有每事问。”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石。它不是天生的,需要激发和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质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思考题,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对优生“锦上添花”,对差生“雪中送炭”。
    3、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多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会看书、会思考、会质疑。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和焦虑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问题的探讨和阐述找到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再次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效。
    在我们推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时,学习和引进创造学的某些创造技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定会使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取得更大成效。那么可以引进哪些新的教法?
    1、问题—自学—讨论(即智力激励法)。该教法的特点是提出启发性很强的问题,给学生充足时间自学,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广泛讨论。该法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智力互激、信息互补、思维共振、设想共生的环境,形成主动思考、大胆联想、积极创新的良好气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2、检核目录法。人们以检核目录的方式逐项思考,就会引导思维有序进行,从而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认识和创造能力。在检核目录中,5W1H法更适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5W1H法是:1)是什么(What)? 2)为什么(Why)? 3)怎么做(How)?4)什么时间(When)?5)什么地方(Where)?6)什么人(Who)?思想品德课的大多数知识,可以引导学生从头三个层次进行思考,部分知识可以从6个层次思考。
    3、组合创造法。组合创造法是一种通过多种原理和方法组合产生新的成果的创造技法。初中思想品德课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原理、方法分析某些社会现象,从而使学生的认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最后,要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和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初中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应注意这么几点:
    1、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目标。组织社会实践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亲身体验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结合实际加深对思想品德理论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想品德觉悟和道德品质,要根据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组织具体实践活动。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所,可以考虑工厂、农村、部队、法院、商贸单位、展览会、纪念馆、革命遗址、重点建设项目等。可以通过访问老一辈革命家、英雄模范人物、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烈军属等,使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3、组织社会调查要注意以下几点: a选题要恰当,应选有教育意义、学生关心而又力所能及的课题。 b选择调查对象要贯彻正面教育原则。注意挑选具有先进性的单位或个人。 c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在准备调查,调查过程中和撰写调查报告时,教师要积极指导,但又不要包办代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独立的实践能力。
    总之,教师应激发、鼓励、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积极思考,平等对待学生,想方设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通过激励、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点燃学生心灵中创新的火花,在民主平等的创新土壤中,不断进行“培土”、“浇水”、“施肥”。

    点击次数:52  发布日期:2013/11/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