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秀珍:素质教育中美术教学目标的思考
素质教育中美术教学目标的思考
◎ 四川省平昌县星光实验小学 肖秀珍
“总的来说中国教育者认为应该先从基本技能开始,创造性是以后的事。”中国的传统教育,包括解放后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的确不重视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几千年封建专制政策和“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及几十年经济的计划管理模式以及过多的政治运动影响对人的创造力的重视。这种社会结构偏爱有知识、有技能、但因循守旧、被动驯服为“齿轮和螺丝钉”,因而忽视乃至压抑了创造力的培养。专家指出:“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特别是知识创新和技术能力创新,将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地位的关键因素。……要建立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的创新教育体系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彻底改革‘应试教育的弊端’,……。”
值得注意的是,前些年爆发的亚洲经济危机使有识之士痛定思痛,得出深刻的教训:“现在的经济发展所需的远不足是具有文化知识和俯首贴耳的劳动力”,“孔子的儒家思想……同在学校中提倡批评和培养富有创造性的思想是相互矛盾的。”
由此看出,创造力的培养是当前中国教育的基本目标。
那么美术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是绘画技能的培养吗?是让他们学会画得不走形,照着石膏、水果或风景的样子正确的画下来吗?或者还加上美术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我们都知道,这两项就是教师们经常强调的“双基”。为了更新教师的美术教育,某地区多次举行过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和公开课的观摩与评课讨论,每次都引发激烈的争论。最激烈的是专家提出的主张颇类似美国观点:“让孩子们自由的去创造,技能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提高,——以不教育为教育。”多数人(尤其是中学教师)强烈反对,理由有两点:第一,基础知识和技能都没有,论何创造?第二,高考主考素描、色彩和工艺美术设计,考的就是技能不是创造,谁敢不能抓技能为主。
在美术创作中固然需要创造力,但在美术欣赏中同样也需要创造力。望朝闻先生早就在50年代就提出了“接受中在创造、在评论”的美术欣赏原则,“……欣赏者……发挥想象,接受以至‘丰富’或‘提炼’着既成的艺术形象。……这种精神活动,姑且把它叫做‘在创造’吧”,并概括成一句话:“美术接受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
我们知道,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而审美教育活动是以审美需要和动机为动力,以审美经验(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为基础的欣赏和创作,不管是知识,还是技能,它们只是欣赏,创作这些审美活动的条件,只有欣赏和创作活动中包含的创造才是审美活动的目的和归宿。因此,培养审美创造力是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
正如俞国良著的《创造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创造力是一种智力品质既主要是思维品质,而创造性思维中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且常以知觉思维的形式表现出来。众所周知美术教育在培养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能力上的优越势力,因此它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其实,我们在赞成创造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技能训练。“以不教为教”,以为技能可以自发的形成观点,即主张应避免美国那种“以后在表达上力不从心”的结局。本人认为,创造力与技能决不是互相排斥的。“创造力以某种心理、行为能力的静态形式存在,它从主体角度提供并保证个体产生创造产品的可能性。”认知能力构成创造力的“心理能力”要素,技能则是创造力“行为能力”要素的主要成分。这就是说,创造力是整体,技能是这个整体的部分。美术教育的目标不能定位在部分上,但不意味着就排斥这一部分。而创造力与技能在当代美术教育过程中应是高度统一,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创造力与技能的统一。
首先,要以创造力培养为中心。每一堂美术课,不论是欣赏课还是创作课,都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充满美感的气氛。——因为这是学生审美创造里充分发挥的心理氛围条件,——老师要充分鼓励学生自主、自由的去散思维,创造性想象,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运用自己掌握的工具材料,发挥全部技能去表达自己的美感和创造自己喜爱的形象。其次,要有计划、有序列的辅以必须的技能与训练。艺术美的要义是形式美(如先线条、色彩、造型、构图等)形式美的现实依靠技能,因此,技能的指导与训练不但不能以“以不叫教为教”,反而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的进行,以使学生能最终顺利的,成功的塑造出符合自己的审美情趣的艺术形象。最后,技能的指导与训练应服务与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对于将来有可能从事美术专业工作的孩子们来说,前人所创造的技能只是“敲门砖”,只有他们敢于、善于创造(包括新技能的创造),才能真正的成为艺术家,为艺术事业作出贡献。对于其他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求美,创造美的动机和丰富的美感(这样,他们不管以后从事什么职业,才会愿意也能够追求生活和工作的美),至于美术技能,尽管有一定作用,但毕竟作用都不会很大。只有深刻体验过美术欣赏,创造过程中自主创造的乐趣和收获,美术技能的指导和训练也才能真正会有效果。
如今,绘画早已超越了在现的时代而进入了表现的时代,为提高全民族的创造力,必须杜绝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培养创造力的核心的同时,不忽视技能的培养,在现代艺术教育中应把创造力的培养与技能的训练有力的结合在一起,把美术教育提高到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