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杨小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探索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悦来初级中学校   杨小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怎样形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大胆主动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逻辑推理素质。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的机会。在教学中,创设趣味教学情景尝试质疑,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创设新颖的教学情景,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有趣问题导入新课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如在讲圆周长、弧长时,以“把地球的赤道看成一个圆,把它的周长扩大10米后,所成圆与赤道间可放下多高的物体?”先让学生猜测,再通过计算,其结果出人意料。在讲经过三点的同时,以“位于三个村庄间的某地建一所希望小学,使三个村庄到学校距离相等,校址怎样选择?”在讲轴对称时,以“一条河的一旁有两个村庄,打算在河边建一个水泵站,怎样确定水泵站的位置,使水泵站安装使用水管最短?”等等。通过自己生活实际,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调动学生参与探索、释疑、总结、创新。加深了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使知识得到升华。

    二、让学生充分参与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为了能让学生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学习过程,改变旧的被动接收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活动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让学生越学越想学、越爱学,这样才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工倍的效果。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要学生用一张三角形的纸片使三个角在同一顶点处折合会得什么结论;再通过如图,作CE//AB,也得出∠A+∠B+∠ACB=∠1+∠2+∠ACB=180O,准确地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D

    2

    1

    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

    的实践能力。

    在讲一元二次方程

    根与系数时,先

     

                         -b±√b2-4ac                -b+√b2-4a

    让学生写出求根公式X=            ,两根表示为X1=          ,

    2a                         2a

    -b-√b2-4ac

    X2=             ,让学生动手做一做X1+X2 ,X1·X2,从而得出

    2a

    X1+X2=-,X1·X2=(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而得出二次项系数为1时,根与系数的关系。x2+x+=0→X2+Px+q=0→X1+ X2=-P,X1·X2=q。

    三、揭示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例如;点C将AB线段分成多少条不同线段?,线段上两个分点呢?三个分点呢?n个分点呢?

    又如:如图,确定下列图形中所有不同三角形的个数?

     

     

     

    1个分点      2个分点       3个分点      n个分点

    再如:三支球队进行单循环赛,需赛多少场?四支球队,五支球队?n支球队呢?

    结合学生自己熟悉的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领悟类比思想,掌握从特殊——一般——特殊的分析方法。

    四、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提问,调动学生思维,吸收每个学生到课堂教学中。

    教师提问,要问到“点子上”,要根据所上内容的难易度和学生课堂的实际而提问。提问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为了复习旧知识,引入新内容而提问;(2)为了突出重点,起到强调作用,加深学生印象而提问;(3)在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而设问,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再出现同类的错误;(4)对常用的方法而提问,不至于一些常规问题而想不到;(5)针对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思路而提问。(6)针对问题的难易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7)针对课堂上开小差精力不集中的学生而提问,使他们把精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

    如;二次根式 ,a≥0;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形如ab=bc型的证题,常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相关定理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圆》一章辅助线的作法,弦的垂线,切点与圆心的连线,两圆相切公切线,两圆相交公共弦,直径所对圆周角等;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数形结合问题等,解题中的整体思想、分类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等。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不断的设问,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不断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是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使学生成为新一代具有研究、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点击次数:54  发布日期:2022/5/1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