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谈谈智障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几点体会 钟香梅

    谈谈智障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几点体会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特殊教育学校   钟香梅

    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不同程度的内心体验。良好的情感能促进残疾儿童的认识发展。情感的激发和交融是营造良好教学气氛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智障生的情感体验比较单调、贫乏,他们的想象、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语文课本身就含有情感的内容。教师应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其对生活的感想,以富有感情的讲解,抛砖引玉式的启迪,适度地向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情感体验,使师生感情产生共鸣,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对智障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具备爱心和决心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源泉

    由于智障生智力上的缺陷,情感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对待这类儿童,既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也要有严父一样的决心;既要给他们更多的爱、更多的温暖,也要持之以恒。在系统的、长期的训练中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要把智障生和正常儿童的共性作为前提,从特性入手,从共性着眼。教师要热爱智障生,做到“以情育情”。总之,教师的爱是打开智障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是智障学生产生积极情感体验的重要源泉。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感觉——思维—创造,即认知过程;二是兴趣—情感—意志,即意向活动。在意向活动中,情感是最重要的因素,它具有启动、定向、维持、强化等功能,在学生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学生兴致勃勃的参与;如果学生一味被动地听任教师讲、记、背,那么,语文教学的价值就不能实现。在语文教学中,要十分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效应,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以保证学习有效进行。教师的满腔热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的和蔼可亲可以加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亲切感,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如果教师本不喜欢这门课,上课就不会有激情,学生当然也就不会喜欢这门课了。“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在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给学生语文方面的知识、技能乃至获得知识技能的方法和能力,而且还将自己对语文学科的深入探索和执着追求的精神、热枕和感受随着教学内容一起带给学生,以拨动、引发、激起学生情感上的涟漪和共鸣,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如:在教学辅读教材实用语文第八册古诗《春晓》一课时,发现学生对春天的自然景象感性认识太少,很多学生连春天是个雨水多的季节也不知道,不要说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更是鲜为人知了。因此,在讲课之前可以收集大量的有关春天的自然景象的资料,自制成具有动感、美感的课件,于学习古诗《春晓》之前播放。这样,不仅给学生增加了对春天季节的了解,也为学生了解古诗《春晓》的写作背景奠定了基础。另外,还可以下载古诗新唱《春晓》歌曲,让学生听唱。这样,从歌曲入手,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实践证明,对这一课的精心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智障学生对春天自然景象中一些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教育。

    三、以自身较好的情感能力的表达去感染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由于教师语言平淡、索然无味,表情淡漠,注意力易涣散的学生的心早已飞到窗外。要扭转这种局面,主要靠教师简练、主动、婉转、系统、主次分明、音调铿锵、丰富的言语表情来吸引学生。教师有情感地教,学生有情感地学;教师教得有趣有味,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这就形成了积极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语文教学轨道。

    如教学《我的学校》一课时,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进行讲述自己学校的历史背景、校园环境等,并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的美丽环境后再回到课堂,整堂课学生都处于一种积极的活动状态,让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学校是多么的美丽,体会到了自己天天生活在校园里,要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自然地受到了爱学校的思想教育。

    四、优化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在快乐的情境中会产生快乐感,反之会产生苦闷、悲哀感。因此 ,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备课时要抓住教材中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如《天安门前看升国旗》、《我的学校》、《我爱家乡》之中充满的是强烈的爱国、爱校、爱家之情;《好朋友》、《这是我应该做的》充满的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友爱之情。如何利用这些情感因素将知识深入学生的内心呢?教师应有意识地运用幻灯、投影仪、实物卡片、表演、游戏等教学手段将情感因素由抽象化变具体化,将说理化变情节化,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潜移默化的情感效应。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地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前提。教学实践中,要十分注意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主动接近学生,向学生打开情感大门,这有利于情感淡漠的智障学生进入情感角色,接纳教师的情感;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情感动向,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因此,课间教师常和学生一起做游戏;课外,常和学生谈心、参加体育锻炼等,做到“课堂是老师,课外是朋友”。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文情感教育的方法、途径还很多,正所谓“听唱新翻杨柳枝,更吟别韵桃李词。踏歌不尽心头语,前路再和千首诗。”热爱我们语文教学,在培智语文教学中去关注智障学生点点滴滴的思索与感动,才会让我们语文真正成为智障学生的一种期待。

    点击次数:26  发布日期:2022/5/1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