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张 瑶

     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四川省广安中学实验学校    张瑶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班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语文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如何使学困生稳定下来安心读书,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当今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近年来教育教学实践,浅谈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一、“语文学困生”形成原因

       语文 “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语文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2、意志不强。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4、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 5、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6、认识水平低,思维不够敏捷。7、依赖心理强。  

    (二)外部原因

       1、小学阶段的基础差。由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小学毕业直接到初中学习,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成绩不合格者,无法适应初中学习,、未处理好小学与初中的知识衔接,造成学习困难。

       2、教材原因。初中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也影响语文课的学习。

       3、社会原因。由于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金钱的诱惑,读中专大学学费高、不包分配,就业难以及网吧,游戏厅的吸引,加上学校、家长未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读书无用”论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师的原因。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和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矫正者。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生的成长。以教师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向和个性特征去认识学生,致使教师产生心理偏差,出现体罚、讽剌、挖苦学生的现象,严重地挫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5、家庭的原因。当代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较大比例。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心切,另一方面又过分的溺爱,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形成自私、蛮横的不良恶习,没有吃苦耐劳、认真学习、帮助别人的意识,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教师的善意批评教育记恨在心;一些家长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不主动与教师配合,甚至外出打工,助长了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挫伤教师积极性,导致这部学生受到冷遇,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困难未及时得到解决,随着问题的积累,学习成绩下降,沦为“学困生”。

       6、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能及时从思想上解决,随着时间地推移,问题的积累,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二、“语文学困生”的转化

       要想完全消除语文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地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有可能的。

       1、消除思想障碍,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自觉性

       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通过利息问题、收益大小问题、利润大小问题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语文问题,让学生懂得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在于升学,而是掌握语文知识,“本领”才会大,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

       2、消除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

       语文学困生心理素质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经不起老师、同学、家长等方面的冷落和剌激,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进取心、竞争力。

       3、落实“以人为本”新理念,积极评价,培养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学生,提高语文设计水平;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索模式;教学内容从易到难,降低坡度,起点低,复习回顾多,重点处放慢速度,及时释疑;教法上适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推进,因材施教。这样会使学生采取积极进取态度,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改变对语文的厌学态度,学习成绩提高会很快,进一步使学困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4、加强学法指导,构建语文模型,形成语文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语文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语文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达到以语文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尽可能地让学困生掌握较多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善于调控自己学习过程和灵活应用各种语文知识的能力。

       5、端正学生人才观、教学质量观,教师家长形成合力

    语文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其教学质量观是培养高素质、创造力强、和谐发展的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家长必须把握好对学困生的期望值,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学困生学习信心不足或不稳定。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主动锻炼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许和信任,都将会内化为学困生的自信心,一旦成功或进步,会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就会更加自信,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把好语文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语文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语文教育真正体现为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育,真正体现为品格意志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

    点击次数:172  发布日期:2022/5/1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