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李春蓉

                    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富源小学    李春蓉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它不仅是为了能够学好数学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教书育人”的需要。

    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某一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教师在教学中注意通过操作、理解、表达有机结合的说理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通过速算、巧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通过对应用题的思路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通过让学生遇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勤学好问的习惯;通过学生自觉、独立完成作业及自我检查作业,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监控的习惯,从而逐步形成自觉、自愿、主动探索未知的良好习惯。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养成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在这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二、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读书是学习知识的第一步,通过读书让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讯速进入学习角色。同时我们要注意到现在的小学生很多读书姿势不正确,眼睛离书本太近,现在小学生近视率达到百分二十之多,近视情况越来越严重。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让孩子读书写字姿势端正,家长要控制孩子看电视、上网的时间。

    三、培养学生有疑必问的习惯

    培养学生“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使学生“好问”。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想质疑,敢质疑,还要让学生主动质疑。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激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拨开疑云,疏通障碍,变阻为通。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牢固地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教师导之有方,常导不懈,学生便能自获其知,自增其能。

    四、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年前我给孩子的家长咨询,发现家长普遍反映一个问题:孩子学习磨蹭。我在课堂上对写作业提出三个要求“数量适中、质量好、时间准”。以前家长和老师只对孩子写作业有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但是现在不要忽视学习效率,重视学习效率就要重视学习的时间掌握。

    五、逐步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

     策略一:爱心铺路,循循善诱。主动学习的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在心中对学生充满爱,在教学工作中以爱为原动力,用爱心去铺设一条通往学生心灵的路。中小学学生天真活泼,行为有时不受拘束,常犯一些幼稚的错误,做出一些幼稚的举动,如坐不住、插嘴等,碰到此类情况,教师要尽量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真心诚意地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消除他们 内心的疑惧,建立一种融洽的教育气氛。“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产生愿意接受教育指导的心向,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诲,使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认同和正确的态度定势。策略二:榜样激励,共同进步。一年级学生个性突出,好胜心切,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因此树立榜样有利于他们有目的的、有方向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上课前,经常表扬课前准备充分的学生,并让他们做“监督员”,检查其他同学的课本、文具摆放情况;让铃声响了坐端正的学生上讲台领唱歌或领背古诗;在好动、坐不住的学生旁边安排文静、专心的学生,结成帮带对子等。

    兴趣与学生的认知有关,只有那些学生想知道而又未知道的东西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课堂教学内容应当有适当的梯度、密度和难度。教师要选择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融入新课程理念,采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进竞赛、表演、画画、唱歌等多种形式,激发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就会稳定而集中,思维才会创新,习惯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六、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课堂上或是作业中,对于同一道题,不同学生思路不同,方法不同却“殊途同归”, 老师是各方面教育力量的协调者,应多与家长、学生联系和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合作,寻找最佳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一致意见,充分运用家庭和各科教师的教育力量,促使学生纠正不良习惯,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有位学生做作业时经常趴着写字,老师知道后,及时与家长联系,并做了家校联系卡,老师、家长互相督促,长期坚持,终于使这个学生改掉了坏习惯。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以兴趣做先导,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定能焕发生命活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中,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不能时紧时松,甚至放任自流。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而且是学生学习一生的重要的保证,学生将终生受益。

    点击次数:206  发布日期:2022/4/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