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黄义祥:梳问题 重综合 有生活

    梳问题 重综合 有生活
    ──中考思想品德基础知识有效复习初探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黄义祥
    自新课改以来,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变了,从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通过设置新情境、设计新问题,以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无论试题怎么变,有一点却始终未变,那就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必须牢固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这是中考制胜的关键!笔者结合自己中考复习备考的实践,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有效复习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梳问题,便于知识的整存整取
    我们使用的教科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知识显得零碎繁杂,逻辑思路也不清晰,这既不利于知识的存储,也不利于知识的记忆,更不利于知识的提取。因此,在复习基础知识的第一阶段,我们按照“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要求,把各单元的知识点归纳成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并分别就每个问题组织答案,做到要点明确,条理清晰。这样就把知识以一个个问题的形式整体存储起来,考试时遇到类似题目就能整体提取。
    第一步,梳理主干问题。首先找出各单元的主题,然后按照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的逻辑思路提出问题。比如,九年级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主题是“关注弱势群体”,可以提出以下三个问题:1.弱势群体的含义、特征、包括哪些人群?2.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关注弱势群体?3.国家、社会、中学生应怎样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有的单元,在一个大主题下分成若干个并列的小主题,比如,九年级第五单元国策经纬,可以先分解为四个并列的主题:基本国情、基本路线、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再分别就这四个主题归纳成问题。
    第二步,梳理第二层次的问题。除了主干问题,进一步追问下去,还可以细化出一系列问题。比如,党的基本路线,除了主干问题: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还可以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细化出若干问题。
    第三步,梳理枝节考点的问题。比如,九年级第三单元主题是“关注弱势群体”,却单设一课专门讲平等的知识。对于平等这类枝节性考点,可以单列出来归纳成问题。
    二、重综合,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研究近年来全国各省、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我们却发现,综合性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一些主观性试题越来越注重引导学生跨册、单元、课调动基础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思维跨度大,学生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要点不全而失分。基于以上认识,在复习基础知识的第二阶段,我们采取专题复习形式,提出具有综合性的问题,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具体方法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方法是,把分散的同一主题知识合并在一起形成专题。这类专题包括可持续发展战备、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依法治国等。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例,八、九年级都在讲,八年级用一个单元从全球角度讲,九年级用一课从中国角度讲。在复习时,就可以合并起来组成可持续发展专题。具体操作方法同单元主题一样,分解成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四个主题,分别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的逻辑思路提出问题,也可以把资源和环境问题合并起来提出问题。在组织各问题的答案时,要从多角度作答,体现综合性。比如,我国应怎样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答案包括:①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②依法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工作力度;充分运用法律和教育手段保护资源和环境;需要部门间加强协调与合作,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③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大对不合理利用资源、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行为的打击力度。④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依靠科技提高环境保护的技术水平。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种方法是,把同类知识集中在一起组成专题。这类专题包括,国情国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法律方面、民族问题和台湾问题、国际形势等。由于这类专题涉及的知识内容繁多,不容易找到一个统一的主题来归纳成问题,因此我们采用归类复习、画时间数轴、画知识树等方式,以构建知识体系。比如,复习国情国策专题时,采用“数字化”归类法:一个中心、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义、两个基本点、三个代表、三大战略、四项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的四个内涵、五个指导思想、五大基本国策等。再比如,复习经济建设专题时,画一根时间数轴,标注1978、1990、2000、2020、2050等几个时间节点,然后让学生思考这几个时间点已实现或为了实现现代化建设的什么目标。这样就能把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奋斗目标一目了然的展现出来。
    三、有生活,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
    如果在复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仅停留于知识问题化、综合化、体系化,让学生每节复习课只面对抽象的、枯燥的理论问题,不仅无法激起学生兴趣,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在复习课教学中,还应把知识融入生活,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课前导入环节,精心创设情境。
    无论是单元复习,还是知识专题复习,在导入环节要引入时政和社会热点、本地材料、学生生活中的材料以创设情境,再没计灵活多样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复习兴趣。比如,在复习依法治国专题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通过多媒体出示一则关于“表哥”的材料并配以图片:
    2012年8月26日凌晨,陕西延安境内发生重大车祸致36人死,2人重伤。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视察事故现场微笑的照片引发网友对他进行了人肉搜索,网友从这位官员身上“搜”出了各种名表,被网友们称为“表哥”……9月21日,陕西省纪委宣布,陕西省安监局长杨达才因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被撤职。
    结合材料设计以下问题:1.材料反映一种什么监督方式?2.我们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还有哪些?3.作为一名现代社会中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备哪些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4.运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知识,谈谈领导干部怎样做才能避免落得杨德才一样的下场?
    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然后每小组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自主探究和展示都很积极,学习成效也不错。在此基础上,再全面把知识归纳成一个一个的问题。
    其次,在课中精讲例题,在课后精练习题。
    在把知识归纳成一个一个的问题后,要充分利用近年本地和全国各地的精典中考试题,也可以结合当年的时政热点和社会生活热点,自己编制试题,作为例题和习题。由于复习时间有限,例题宜少不宜多,每节课讲解一至二道例题即可。通过讲解例题和适当练习,要让学生掌握设问规律、审题和解题技巧,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学会转化问题。比如,有一道乐山市的中考试题问:谈谈乐山应怎样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不少考生不知如何作答,事实上此题可以转化成复习时归纳过的问题:我国应怎样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再比如,有一道乐山中考试题以乐山市沙湾沫江煤电公司积极配合国家关停小火电计划,关停“服役”20多年的高耗、低效、污染重的沫江火电厂为背景,问:分析说明关停淘汰沫江火电厂的理由和意义。此题可以转化成复习时归纳过的问题: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什么?(2)要掌握 不同设问形式的常用词语。“为什么”类问题除了直接问为什么,还包括说理由、原因、意义、作用、必要性、重要性等。“怎么做”类问题出了直接问怎么做外,还包括提建议、写倡议等。(3)要分清“怎么做”类设问的主体。是问国家、地方政府怎么做,还是企业怎么做,还是中学生个人怎么做,不能张冠李戴。(4)对于评析类、体现教材观点类、启示类等试题,没有给出明确的答题方向,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组织答案,对考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要求更高。复习时,要通过讲解例题、多做习题,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技巧。

    点击次数:82  发布日期:2013/11/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