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课程改革内涵 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董晓妮
领悟课程改革内涵 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薛镇中心小学 董晓妮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那理想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的。随着数学教学课改的深入,新课堂是越来越呼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活力,因为只有让学生自主的数学课堂才能最大限度的去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大胆地质疑问难和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和目的,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习热情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枯燥、沉闷的气氛和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法,只能使学生兴味索然。兴趣,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欲望和意向,是形成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构成小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与兴趣是紧密在一起的。只有对学习感兴趣后,学生才能自主地、自觉地去观察、研究和探索。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具有推动力的一种东西。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这一内容时,我针对小学生对唱歌这一活动都特别感兴趣的特点,教学前先举行一个歌唱比赛,几个学生上台各唱一首歌,班干部打分,模拟电视节目的程序,算出每个选手的最后得分。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争着为选手算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这情景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又提出了许多问题,课堂气氛显得尤其热烈,这对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后面的总结公式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这样也促使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加强学生互动,实现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下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往的课堂中课堂氛围压抑紧张,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受到阻碍,为了更好的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之后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个学生互相讨论的环节。这个环节可以放在教学开展之前,让学生对课前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作出一个讨论,教师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自主学习。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时,先让学生作出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让同学将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组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三角形原来的边和拼成之后长方形的宽和长有什么关系吗?让学生们结合已经预习的知识进行思考并展开讨论,最后得到答案:三角形的高和底就是长方形的宽和长,再从已经学过的长方形面积公式=长×宽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要给予太多的干涉,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但也不是完全的放任不管,假设过程中出现严重争执的情况,教师也要及时的制止。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的对学生进行观察,要知道他们产生的问题和讨论的内容,以便在接下来的课堂可以更好的为学生解惑答疑。
三、丰富学生想象,发展学生个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若注重运用多媒体,则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概念,挖掘确切的数学意义和运用条件,能利用它们顺利地进行正向迁移,有效解决一些实际数学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情境的想象的真正结合。小学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是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课堂教学中应强化空间抽象能力。运用计算机三维动画的形象、直观、逼真性。从不同角度展示情景,从而获得很强的视觉刺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维性,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一开始就显示学生熟悉的国旗和手帕图案,图形色彩鲜明,花纹美丽。当问及它们的形状时,学生说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随即隐去这两个图形的色彩和花纹,从而引入对图形的研究。同样在认识长方体时,先显示火柴盒的模拟图形,并与实物对照。认识立体图上每个面的形状,各条棱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用不同色彩显示三条虚线,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直观图。再用分别着色的方法来显示长方体的左右面、上下面、前后面。这样通过分层演示,为空间观念的形成架起了一座从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的桥梁。 计算机软件生动形象直观,演示方法灵活多变,易于显示几何图形的特征。因此,它在帮助学生认识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中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表象,启发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水平、智力水平等因素都会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