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方法与策略浅析 吴晓莉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方法与策略浅析
◎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城关小学 吴晓莉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厚的阅读资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具有稳固、持久的学习经验,进而把经验学习与创新学习紧密结合,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在此,尝试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浅谈几点建议。
一、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电教手段等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
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我采用了电教手段--用课件展示出桂林山水的美景,以实物直接感知观察的基础,以课件情景为补充将孩子们喜爱的情感,为后面进一步体会感情打下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辩。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回答、互相讨论、互相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见解,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参与。还记得我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我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的很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最后,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了,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二、教给阅读方法,指导具体阅读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指导。首先要指导学生的预习。让学生明白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低年段的学生不会预习,教师就要把预习当做一门课带到课堂上,一步步的指导学生上好预习课,第一步要读熟课文,解决课文中不认识的字词,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步要边读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比较准确的说出来;第三步可以进一步借助词典,理解词句。通过这三步比较完整的预习方法的指导,再加上四、五篇课文的重复训练,学生会逐渐归纳出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从而独立完成。随着年段的提高,阅读内容越来越丰富,训练的项目也要相应提高。
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遵循原则,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的预习越充分,课堂教学效果就月事半功倍。从而节省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自学能力,也为阅读开了一个好头。其次对于精讲课文要有计划的进行教学。阅读教材都是按照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精讲课文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了,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都要靠精讲课文来实现。一些文质兼优的课文片断,在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下,可以把文字情绪转化为情感,在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中表达出来。学生或是被吸引,或是有所感悟,为学习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智慧的启迪、情感的熏陶。
三、关注语文素养,培养积极情感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极其深广。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单纯传授知识,要极力关注学生精神世界、情感品质、审美情趣和个性人格等多方面的综合语文素养,适时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在语文教材中,寓“语言文字”的“人文内涵”是极其丰富的。鲜活生动的形象、精辟入理的道理、丰富高尚的感情……无一不闪烁着我们民族的卓越智慧和出色的品格。新课标指出,语文课中的人文教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通过充满艺术魅力的文学形象和崇高深远的思想情操,引导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
如《卡罗纳》一文教育孩子们要懂得关爱他人;《给予是快乐的》一文让学生感受到付出也是一种快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让孩子们深深领悟到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科技”单元将学生带进科技发达的领域里遨游,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欲望;“童话”故事载着学生深入童话世界,与文本中的主人公同悲共喜;“写景”散文更是让学生欣喜、激动,一次次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美好与壮观,更加增强了爱祖国的热情,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总之,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有创意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目标。独立的、有创意的阅读能力,又是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达成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总目标,阅读教学需要首先致力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阅读教学过程的动态过程由一系列阅读教学方法有机地组织起来。因而,小学高段语文教师要胸怀高远,着眼于未来,要善于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和内容、学生不同的阅读心态,选择适当的阅读教学方法,以达到不断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根本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