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试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学艺术的体现 杨 慧


                       试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学艺术的体现          

                             ◎    宁夏中卫市第二中学  杨 慧

    今天,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目,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也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的创造。教学中我们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教学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
      一、努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这是关键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艺术就是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条真理。

    1、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如: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时,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自然出现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能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使教学信息收发达到同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如在“密度”教学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实验探索”。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拿出两块大小不同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的判定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指出:鉴别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鉴别,只凭气味、颜色、软硬等这些物质的明显特性来鉴别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探索物质的一种更隐蔽的特性,这种特性可以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中发现。然后让学生设计实验,开展讨论,确定出最佳实验方案。这样紧紧围绕密度这个概念,创设情景置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发现物理规律,学习将会充满乐趣,情感产生“共鸣”。                                            

    二、充分展示物理学科的美学,这是特征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物理教学同样如此,关键是我们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要认真发掘物理的科学美,展示其美学特征,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才是我们的教学艺术。
      1、展示物理学科的美学特征
      物理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物理内容的简单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热是众多物理学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问题,却以“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十个字做了结论;物理学的对称美,给人一种圆满、匀称的美感,运动与静止、匀速与变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电”和“电生磁”、平面镜成像、电荷的正负、磁场的两极等揭示了自然界物质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对称性而产生的美感。由此可见,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例证,我们就会让物理学美的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田。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艺术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只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由学生的体验产生的美的感受。所以,教师平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大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主题
      当前,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我们的教育目标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的生存能力。物理教学必须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作出贡献,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体现着教师的艺术水平。
      1、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情景,故事情景,习题情景,漫画情景等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探究“压强”应用时,可出示一张漫画,题目是“三毛应该怎么办”,画的是三毛陷入沼泽地里,正在下沉,情况万分危急、周围又无人帮助,请你为三毛出主意,设计这样紧扣学生心弦的情景问题,把学生带入物理情景中,大家都主动地为三毛出主意,达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寻找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不断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对我们教学思想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时,教师提出,要想使湿的衣服尽快变干怎么办?学生会想出许多办法,诸如用电熨斗烫、放在炉火旁边烘等,再引导学生面对许多办法,总结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来,这样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

    点击次数:85  发布日期:2021/10/15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