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王加生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 河北省大厂县第三回民中学 王加生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读、写、听、说能力都以思维能力为基础而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不可分割。每一种能力的强弱直接制约着其他能力的发展,影响语文能力的整体效应。“写”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牵连着读、说、听的能力。学生写得怎样,也就客观地反应了他读、说、听的能力怎样。作文教学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的最重要的形式,作文教学进行的是最严格、最规范的语言训练,也是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最全面的总结和检测,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是一种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在整体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这个问题便成了语文老师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几年来,我一直在探索、尝试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有如下体会:
一、“师傅领进门”是学生写作的关键
古语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是说给学生听的,意在强调学生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前半句话更值得老师思考,在进行教学时,我们老师首先应问问自己“你把学生领进门了吗?”作文教学更应如此,如果学生连写作之门都未入,那又怎能让他们在写作的殿堂里自由徜徉呢?可见,“师傅领进门”很关键。
写作课历来被学生视为“头疼课”,一提写作先皱眉,可见他们还未入门,认为写作领域深不可测,不敢也不愿涉足,老师作为向导和师傅,该如何带领学生踏上写作之旅呢?
1、思想上,易化写作。第一堂写作课上,老师就要告诉学生,写作并不神秘也不可怕。写作就是把我们心里所想的用文字表达出来,把这些话要调整,让它有条理,有重点,有中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这样先让学生在思想让放下包袱。接下来,老师可出示一两个话题,让学生围绕所给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学生的表现,老师既要充分肯定又要适当点拨。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刚才所说的话写在纸上。让他们在进行简单的写作尝试后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初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2、实践上,让学生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初步培养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
作文教学首先重在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只有身入生活,才能反映生活。老师可布置相应的写作内容,然后带领学生去观察。初春,我带学生来到教学楼后面的旷野,让他们去观察初春的原野,然后把自己所看到的以及当时的感受写下来。同学们很兴奋,在田野里跑呀跳呀,像出笼的小鸟,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尽情地欣赏大自然。那时,田野里的麦苗刚返青,小草也只是星星点点,土地虽已松软但还不是生机勃勃。可是在学生们的笔下,这里的一切都
活了起来,如诗如画的美,那跳跃的文字就像美妙的音符奏出春天的旋律。可见这不是单纯的描写,字里行间已融入了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帮助学生审题、构思、立意,拓宽学生思路,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帮助学生审题、构思、立意的过程,实际上是帮助学生解决“如何写”的问题,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多种方式配合运用的思考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回顾范文、剖析比较、形象联想,实物启示,讨论争议、口头作文引路等等方式,让学生自己考虑怎样根据题目的要求去具体写以及如何写好的问题。
中学作文多以命题作文为主,不管学生有没有这方面的体会也要去写。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此时,老师有两个工作要做。
1、让学生学会审题。我们曾遇到这样一篇作文:有位哲人说过:“人,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人,最难做到的是战胜自己。”是的,怕的是自己患了病而不知病因,或过高地估价自己而自高自大,或过分地崇拜他人而自卑。人一旦战胜自我,将会使人生翻开崭新的一页,谱写出壮丽的篇章。请以《我战胜了自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夹叙夹议。这是一个给材料作文,那么我们就要充分利用所给的材料,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审清了题,首先明确,要求写一篇记事的记叙文。这件事曾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件事使自己战胜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那么,“这件事”该写什么呢?如果只把思路停留在学习方面,就无新意,这就要利用所给材料也可以另立新意,如何选材那就看如何立意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动脑思考,并进行讨论,提供了十多个素材:比如,可以写自己与疾病作斗争战胜病魔;可以写自己在生活上一次独立的尝试,战胜依赖性;还可以写一次登山活动,经历坎坷,跨过荆棘,使自己不再怕吃苦;还可以写战胜自己胆小、自卑、自私、骄傲等弱点缺点的事情。学生的思路宽了,明确了主题,写起来也就容易多了。这次作文内容丰富多彩,别开生面。可见,培
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发散,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2、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学会积累素材。只有多读书,才会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学生的自觉性差、约束力差,培养学生的良好读书习惯语文老师责无旁贷。老师可安排读书作业,除了教材里的文章,学生每周要抄录一篇课外阅读,并写读后感(假期,阅读量加大)。我每周安排一节欣赏课,让同学们相互欣赏,既扩大了阅读量又起到了督促检查的作用。长期坚持,学生的读书习惯也就养成了,视野随之开阔了,思路也就打开了,写起作文来就不犯难了。
三、注重作文教学的评改工作
写后批改是验收、提高学生写作成果的重要环节。教师批改是对学生作文进行总体检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细致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想认识的重要一环。
以往的教学习惯是:学生做完一次作文后,老师进行审批,审批后作一下综合评述,肯定优点,提出不足,继而做下一次作文。那么对于老师的“评”,学生是怎样看待的呢?其中的不足,学生是否改正了呢?教师无从知晓。如此往复,评改工作又有何意义呢?尽管老师们下了很大功夫审批作文,但效果却不显著。所以必须把“评”、“改”的工作也落到实处。
要想让学生知道如何“改”,老师先要做到认真“评”,不能粗枝大叶,要细评,做到从“小”到“大”。所谓“小”,即每个字是否正确,每个词是否准确,每句话是否通顺,每段话是否连贯,每层意思是否统一;所谓“大”,即所选材料是否能表现中心,组材是否合理,叙事是否完整,写人能否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结构是否完整,文章是否形神兼备。要做到这一点,对老师来说,会
很辛苦,但我认为辛苦的背后会有收获。也只有老师做到这一点,学生修改作文时,才会知道如何改,改什么。改后的作文教师要再次审阅,了解每个学生“改”的情况,如有缺点,再次指出,从而完成督促与反馈工作。对学生而言呢,修改作文的过程就是进步的过程,就是提高能力的过程,改前的作文与改后的作文两相对照,也能使他们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高写作兴趣。“评”“改”作文这两个环节在作文教学中是分不开的,这两个环节的紧密结合必然会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
四、多褒扬、少指责,积极鼓励写作,激发写作兴趣
由于学生本身的素质、个性差异,必然导致层次水平不同的作文,学生很在乎老师的意见,每个学生都愿受到重视,所以老师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这种兴趣便能化为推动学生继续写作的动力。
总之,作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之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作文技能训练和素质训练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很重要,教师指导好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出来。语文教师应按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相应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作文训练,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