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魏莉花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宁夏中卫市第二中学    魏莉花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下面结合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改变教学习惯,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上,教师如何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权利?我的做法是:

    1.抓住重点,灵活教学。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读书,并帮助学生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主动学起来。只要学生懂的教师就不讲,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思考能学会的教师也不讲,学生通过伙伴合作学习能解决的教师更不讲。而且重要的问题教师也可有意不讲清楚,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搞清楚。如今的语文教科书一改过去的老面孔,如沐春风,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鲜明的主题。教学时,教师尽可以选取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教学,并试着与学生一起来学课文,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讲。更应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的执行课前的教学设计。

    2.归还权力,主动学习。韩愈在《师说》中指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如弟子。”。教师要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实施民主化教学,让学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里愉悦地学习,我们就要尽量给予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学习结果的评价权。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始终保持平等,这样就能把学生与教师从相互怀疑,缺乏友爱的气氛中解放出来。在《珍珠鸟》一文的教学中,我有意用没有表情的语调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来评价,做小老师,让学生把教师当作“对手”,可用课文中的语句,或用有表情的朗读来指出教师的不足,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积极自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

    二、倡导民主平等,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

    陶行知曾说过:“(课堂教学)以使学生练习之多寡判断教育之优劣,能使学生有充分讨论、参与之机会,放为良师。” 陶行知的这段话,强调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的重要性。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合作学习呢?我觉得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相信学生合作的能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学习的过程。《丑小鸭》这样的童话时,我让学生搜集、整理安徒生的生平、创作资料,看他是怎样在逆境中成才的,在班上交流,并讨论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2、给予学生自由合作的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对象,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它可以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开放,学生有了更多的思维空间,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教学《社戏》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句群进行朗读或默读;作业时,允许学生在布置的作业范围内选择作业;更可利用电化手段演示,效果真的不错。

    3、提供学生快乐合作的环境。合作学习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表达的机会,可养成良好的和他人合作、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丰富了情感。如《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五个小组进行戏曲知识问答。活动前让学生分组到市、学校图书馆摘录戏曲方面的知识,上网查询有关戏曲方面的资料,并下载一些戏曲片段,之后将获得的知识相互传递,然后进行知识问答,最后进行活动评价与总结。活动让全班学生了解了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发现了当今社会在戏曲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共同感受了中华戏曲的魅力。同时,这种互学互补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了安全的、融洽的、自由的环境,为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了条件。

    三、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有的问题学生一次就能解决,有的则要经过一番探究才能解决,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树立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学生只有对解决问题充满信心,才能使自己在探究过程中不论成功或是失败,都能精神振奋,勇往直前,不断克服探究的障碍,取得探究的最后成功。对学生探究的问题,老师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给予必要的探索时间和适当的提示。例如,学习《月亮上的足迹》时,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讲起,介绍有关月球的知识、人类登月全过程以及很多的神话传说、科幻作品等,甚至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未来世界的你登月的情景,这样通过本课的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又可以与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相结合起来。他们的探究问题的信心就会不断地在一次次成功的表达树立起来。

    其次要指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学生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讨论学习时,可以对问题发表不成熟的看法,也可以从问题出发,追溯解决问题的各种先行步骤,从而解决问题。当学生无法解决时,则要进行适当的点拨。如教学《最后一课》的过程中,要解决“作者为什么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这个问题时,教师可点拨: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够成为千千万万法国人的代表,他们那朴素、热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教育的主线,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终生学习,而且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也顺应时代的发展,使学生终生爱学习,终生会学习。

    点击次数:71  发布日期:2021/10/1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