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构建有效数学课堂 张冬倩

               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构建有效数学课堂

                 ◎   陕西省渭南市教育研究所    张冬倩

    伴随我国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良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平时的学习中进行更为有效的思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运用非常高效的培养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保证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使数学课程成为学生获得快乐的学科,同时也获得知识和成长。

    一、手脑结合,盟动思维  

    人类社会就是从最初的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一步步地走出森林,走出了一片文明的天空。自己动手发现的东西才记得久,才掌握得牢。学生在活动中学起来才会更带劲,才不会产生抵触心理,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我们的历史文明,一步步地走向成熟。我们在教学中,应始终坚持学生自己动手,去感悟,去体验,去找寻,虽然他们会“受伤”,可他们成长的脚步会更坚定,会更加有力。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这一知识点时,就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剪、拼、移等方法去找出规律。当然在与孩子互动过程中,要做到让孩子们在合适的时机边想边做,在孩子们渴望知道但又不知道,快要懂但又没有真正弄明白的时候,来进行操作活动,这样可以起到化难为易,掀开拦在孩子们面前巨石的作用,学生也在此活动中非常轻松地得出S=1/2ah,这比直接告诉孩子们公式要强得多。在动手的过程,教师要时时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征服欲,使学生愿意去尝试、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头脑中的懵懂世界变得清晰、真实。他们尝试到了成功,才会自始至终以高涨的激情投入到学习和思考中,在发现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他们的心中播种下“手脑结合,其乐无穷”的种子。

    二、创新方法,引发思维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教学方法。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不能运用传统单一和陈旧的教学形式。教师为学生提供新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激发。   

    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倍数和因数》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对其中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点阐释,从倍数和因数的基本概念出发,让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理解。在此,教师从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出发,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一定的乐趣。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更好的带动学生学习。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为学生展现出一个倍数的形象和一个因数的形象。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一个计算式,如“12÷3=4”,并让这两个形象进行作战。在此模式下,学生就可以清晰的看到12是倍数,62是因数。随后,教师再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对倍数和因数两者概念进行重点解说。教师在现代教学技术的合理运用下,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也会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三、重视实践,锻炼思维   

    数学教学历来被禁锢在理论教学这一种教学手段上,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其实,单纯的理论教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和疲惫心理,甚至会由于数学学习的难题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同时也要注重起实践教学的开展,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并支持学生对一些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多动一动、量一量、摆一摆,从而通过学生自身的认知获取数学结论,加强认识,从中锻炼数学思维。   

    比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的相关教学知识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我开展了实践教学。首先我找来了可以提供的一些教学工具器材如塑料圆柱、塑料圆锥、量杯等,接着根据器材的数量和班上学生的人数对班级进行分组,接着将拥有的器材分发给学生,然后向学生讲解这节实践课的探究目的: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圆锥体和圆柱体的体积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现在你们手中的圆柱和圆锥有着一样的底面积和高,你们可以利用这些器材和水来进行测量,看看它们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在讲解完探究目的之后,我就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在实践中,学生们自行得出了圆柱体的体系是圆锥体的三倍的结论,教学内容圆满完成。

    四、数形结合,深化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思维手段加强联系。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有效结合,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过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研究和分析出理论知识的本质,最终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这也能深化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借助图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再者就是用数量关系转化图形,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

    比如,学生在学习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时候,虽然有周长的计算公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把公式死记硬背下来,这样就很难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正方形由于长和宽的长度是一致的,所以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时候,有四种方式:即①长+++宽;②宽×2+长×2;③长/宽×4;④(长+宽)×2。在介绍这些方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图形来讲解,这样,就在加快学生理解的同时,加大了思维深度,增加了对知识运用的灵活程度。

    总之,小学作为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虽然所涉及到的知识并不复杂,但是确实思维习惯养成以及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了教学的效果。但是随着有效策略的实施,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学生的思维能力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为其以后更好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点击次数:142  发布日期:2021/9/2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