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卢凤贤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安怀镇安怀初级中学      卢凤贤

    摘要:语文新课改提倡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本文从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内驱力;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内驱力;制定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内驱力;培养探究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内驱力;注重学习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五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学习内驱力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强调和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教师由“教”变成“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散式的思考,通过思考达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加深理解的层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内驱力?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激励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完成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也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过程,由于语言教学的特点,知识前后关联密切使学生有可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达到对新知识的认识,用新知识来激活旧知识,唤起内心的体验,自然而然地完成这一过程。只有当学生遇到认识上的障碍时,才需要教师给予有力的帮助,教师的作用应当是“不启不发”。因此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即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可是,由于我们过去的教学中仅仅漫步于教哪些知识,没有把主要精力迁移到探究主体如何愉快地接受知识上,因而满堂灌,枯燥乏味,多分析少提问的后果。答案也仅仅以教参为本,学生很少有独立的见解,学生的思维深度难以介入,情感的投入也很少渗透,大多数学生是迫于被动的应付,几乎少见参与意识,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标,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大大地承认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个性,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一名教师只有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内驱力,在备课、授课中关注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不是一人唱“独角戏”,而是“合唱团”在的指挥员和领唱。如此课堂气氛才能活跃,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学生要自主学习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内驱力。学习兴趣和学习内驱力直接关系到自主学习的效果。
      学习内驱力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心理学认为,内驱力是激励人去达到行动目标的主观原因,表明人为什么要达到那个目标。有内驱力才能唤起动力,使活动朝着预订的目标进行,对活动起着维持和加强的作用。因此,要想“我想学,我要学”成为学生的内驱力,必须在教学中把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自主学习的突破口。而构成学习内驱力最直接最活跃的成分就是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克服困难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内驱力,可从创设情境入手。首先,要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激励、指导与帮助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的《〈论语〉十则》,可让学生自己用白话文说说每则大意及对每则的理解,也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做就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期待;其次,要创设各类学习主题所需要的情境,如古代情境、直观情境、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等。在讲八年级上册的《故宫博物院》时,可采用幻灯片,把故宫的示意图和主要建筑物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讲八年级下册的《云南的歌会》,把三个不同场合的不同演唱方式用视频播放出来,让我们的学生对云南的歌会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最后,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情境,如问题情境、情感情境、过程情境等。讲八年级下册的科幻小说《喂――出来》一文时,可先让学生想一想在小说结尾,天上掉下来的那块石头从哪里来的?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说明什么?这样,学生就能自主学习本文了。以上这些都在抛砖引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探索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三、制定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学生有了学习的内驱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根据教学目的提出目标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和达标要求。这样学生才能把握自主学习的方向,才能避免学习出现盲目性,才能避免钻牛角尖,才能容易被引导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亲自探索。在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即注重朗读和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学习《沁园春雪》、《雨说》等课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来体现教学目标,通过问题的设计,讨论分析问题的解决来完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具体化、问题化也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去探索、发现和思考,也使学习有了更强的方向性。在八年级上册的《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找出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说其效果。这样,目标便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先导,完成目标便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的内驱力。

    四、培养探究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当今的时代是继往开来、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蓬勃发展的时代,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绝对不仅仅是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掌握高科技而已,而且还要求具备心理上及社会文化的高素质,语文教学不是单单追求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某些能力的提高,而是同时着力培育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进行语文教学,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上,我们一贯主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在共同探究中产生共鸣。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各种因素、各种媒体交互向他们渗透,在这种情况下,对教师的素质、教师的课堂要求是相当高的,教师在具备宽广博厚的文化知识基础上,最主要的还是要始终实实在在、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中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五、注重学习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自主学习并非一种简单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
      首先教师应引导和注重学生课前预习思考。预习思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内驱力的前提。预习思考的目的是把握将要学习的内容,大致的疑点,使听课时能突出重点。预习的要求与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课前教师依照教学目标设计问题作为预习提纲,学生根据提纲阅读课文内容,完成对知识点的基本思考,这种方式适合教学内容较难或没有较好预习习惯的学生;另一种是课前不给出预习提纲,让学习在课前进行短时间的阅读,归纳整理知识要点,发现疑点,这种方式适合于教学内容容易或有较好预习习惯的学生。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设问质疑,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要敢于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点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在八年级下册《旅鼠之谜》的教学中,从文章结尾我们得到启示:人类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后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这个启示外,你还得到了哪些启示?这样就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最后,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讨论分析。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讨论过程中,学生开阔了思路,修正了自己的看法,在不经意间学习和使用了优选方法,获得了知识。讲八年级下册的《醉翁亭记》时,我让学生自由讨论分析本文和前一课《岳阳楼记》的异同,学生的讨论分析激烈,每位学生都能说出一两点。我发现,学生之间的讨论而获得的知识往往要比单独由老师传授掌握的更牢固。
      总之,一个人一生中如果只从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的一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学会自主学习,主动获取新的信息来丰富自己的头脑,这样他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2001年7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2.《教育新理念》,袁振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点击次数:114  发布日期:2021/9/2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