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语文有效课堂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董 梅
构建语文有效课堂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 陕西省大荔县洛滨初中 董 梅
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的生命线。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上建构新的内容,这本身就是充满变数的复杂的过程。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语言的学习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掌握它的特殊性,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找到正确的方法。随着中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也越显突出。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语文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与技能,语文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语文活动经验。以下是我就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些心得。
一、增强师生互动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通常来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考虑到教学时间紧张,教学内容较多等因素的影响,在语文课堂上很少有教师与学生间互动的情况,如此一来,教师将所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被动接受大量知识,缺少趣味性的同时,也无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进而导致教学质量较差。要想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增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们可以针对一个问题共同探讨,允许同学们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增强了课堂趣味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讲《童趣》时,教师可利早读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比赛,将学生分为两组,通过集体朗诵的形式开展比赛,评比标准为朗诵速度和清晰程度,给予胜利一组同学相应奖励。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感受到了活跃的气氛,为了取得比赛胜利,很多学生课下会自行练习,进而增加了其阅读文言文的时间,慢慢激发学习兴趣。在对学生文言文字段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再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学习与探究,掌握其中的方法技巧和感情色彩,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体验感悟
生活是知识的宝库,生活中到处弥漫着语文知识的气息,这也是知识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的真谛。语文教学不应当是封闭式的,应当给学生一个更宽广的学习平台,因此,提出“主动联系生活”这一理念。通过引导学生用生活的眼光去审视语文知识,在知识中寻找生活的缩影,这能给学生一种熟悉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教学《黄河颂》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为学生播放背景音乐《保卫黄河》,然后说:“同学们,黄河被誉为“母亲河”。她滋润了一片黄颜色的肥沃土地,哺育了一个黄皮肤的伟大民族。当狼烟四起,抗战爆发之时,诗人向着黄河母亲,唱出豪迈的颂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颂》,读一读,品一品,感受黄河的无穷魅力,学习黄河的不朽精神。” …随后,引导学生进入其中,多角度审视这篇课文,要求他们从网络中搜集一些见过黄河的人的感受,或者观察图片再想一想,如果自己去看黄河,是否就能具备文中所述的黄河精神。生活气息引入教学,在关键语句品味中,学生们联想着,互动着,自主阅读兴趣越来越浓,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利用现代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世界各国对目前教育发展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把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看作是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电视、录像、电脑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以其直观性、科学性、生动性等诸多优势,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思想品德课特点,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搜图片、举案例、查数据、设情景,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借助科技媒体自主学习,从中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并引导学生与网友交流信息,探讨问题。最终使媒体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有许多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也能让抽象的描述变得更为直观。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就下载了“神州五号”的发射过程,以及阿姆斯特朗等利用仪器在月球上拍摄的图片,这些资源的展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因此,对于美文、说明文等某些课文而言,多媒体的直观手段确实是一种成功的帮助,它的出现解决了学生缺乏实际的现场感,难以把握抽象理论这一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它展现出来的生动直观的课堂教学实例远比教师口头描述精彩、完整,大大便利了学生学习,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目标明确、更新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手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学修养,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才能把课变得有魅力,深深吸引学生,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才能真正适应教学要求,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