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能够促进教师的发展 吴秋萍
心理健康能够促进教师的发展
◎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第二中学校 吴秋萍
新课程改革旨在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就包含了心理的健康。要培养出具有健康心理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关键在教师,而心理不健康的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的。因此,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更应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素质提高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会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就会对学生有一颗爱心,就会善待同事和学生家长,就会与家人和睦相处,从而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一、拥有健康的心理能让教师的家庭幸福、事业成功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想,这个相似就在于拥有健康的心理。家庭当中,夫妻之间,如果经常吵吵闹闹、互相冷落,不仅影响教师的心情,更重要的是,教师把糟糕的情绪带到课堂,严重地影响教学效果和上课质量,学生怎么能够愉快地学习?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的是人的心灵,教师的事业是“百年树人”的事业,教师要想使自己的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幸福,就要完善自己的心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要对自己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是很多疾病的高发人群,而“病”恰是自己让自己所生,中医所讲“气伤肝,怒伤肺”,一些教师面对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常常动气、动怒。有些教师抵御不了现代社会带来的种种诱惑,有些教师缺乏构建婚姻家庭的心理素质和知识,有些教师由于望子成龙心切,当出现种种家庭矛盾冲突时,不能很好地解决,婚姻亮起了红灯。所以,当家庭发生矛盾时,教师少动气,少动怒,要宽容家人,体贴家人,善待自己。像热爱学生那样热爱家人,热爱自己。记得一部电视剧里说过一句话:“连自己的家人都管不好,还能管好一个企业?”由此,我联想到教师“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爱的教师,还能爱学生?”所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呵护家人,才能呵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使自己的身体健康,才能经营出其乐融融的家、和谐的家,这样的家才是幸福之家。幸福之家的教师才能全身心地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中,所教学生才能得到身心全面发展。我们构建的社会也才是和谐的社会。
二、心理健康能使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融洽、合作愉快
教师的生活方式大多是“三点一线”,除了与家人在一起之外,就是与同事、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最多,而教师的工作又不是单个的个体劳动,它是整体的配合,包括同班的各科任老师之间的配合,同年级同一科目老师之间的配合,以及普通老师与行政领导之间的配合。同事之间的配合是否融洽,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成败。而教师之间关系的融洽,取决于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
影响教师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在于评优晋级等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事情。晋升职称普遍要看的是教师的教学成绩。教学成绩的比较就蕴含了无穷无尽的竞争,在竞争中,出现了“怕你的教学成绩超过我的”现象。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教学保守,不愿意把自己好的教学经验让别人分享,不愿意把自己好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别人使用,以至于所教学生不愿意帮助比自己成绩差的同学,“怕别的同学成绩超过自己,从而别人升学自己不能升学”。所以,心灵的扭曲必然培养出扭曲的心灵。同样的,同一年级各班主任老师之间,由于学年考试及升学考试时仍然要看各班成绩如何,班主任老师之间也存在无形的竞争压力。在压力与竞争当中,教师之间就产生了各种矛盾冲突。在晋职晋级中,有的老师与老师之间争得窝火连天,出现了有老师煽动学生砸桌子;有老师在改卷中把自己所教学生成绩抬高,把其他班学生成绩故意圧低;有老师在分班时要成绩好的学生,把成绩差的学生留给其他班等现象。导致教师之间关系紧张,不能融洽相处,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不利于对学生的培养。
除了以上矛盾外,教师与教师相处中还会有其它一些矛盾。这就要求教师要站在教育教学是长远的、发展的、整体的高度,要认识到培养的学生不仅仅是要成绩好,还需是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用人才。教师除了晋职晋级外,还有很多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要树立“一起进步”的意识,要学会当别人超越自己时为别人喝彩。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处,关系到学生的道德、情操及价值观的形成。所以,育人要先育己,在各种困扰和压力面前,教师要像教育学生那样先教育自己。让学生进步的同时,也让自己进步;塑造学生心灵的同时,让自己的心理也健康。
三、教师健康的心理能使师生关系和谐、默契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默契,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认为自己花了那么大的力气,认真地备课、上课,但学生却不争气,不仅不认真听课,可能还违反纪律,教学效果事与愿违。这不但挫伤了教师的信心和积极性,有的教师甚至不想当教师了。
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上课看到学生稍不守纪律,就劈头盖脸地批评学生,而有时学生发生同样的情况,却能宽容甚至幽默地对待学生,这恰恰是自己的心情所至。所以,无论是心情好或心情不好,面对学生应该永远带着笑容,把一切烦恼抛之脑后,那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教师要想上好每一堂课,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和愉悦的心境,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快乐地成长,师生之间的默契关系才能形成。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师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对于培养合格人才,促进教育和谐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你每天都抱怨社会的不公,那么你培养的就是只会抱怨别人的下一代;如果你只会教死书,那么你培养的就是只会读死书的无用的人才;如果你不敬业,你培养的就是同样不敬业的学生;同样如果你不尊重学生,换来的只能是学生对你的更加不尊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必然培养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
做一个教师,需要健康的心理,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健康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可以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教师要不断地发展,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