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崭新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陈慧芳
树立崭新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 陕西省大荔县洛滨初中 陈慧芳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一项重点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特长,强调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突出情感引导,挖掘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情景设定要把重心引向学生自身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一、打破传统理念,顺应课改新形势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我要学做起。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的核心与关键。“怎么教”远比“教什么”来得重要,因此教师要把外部逼迫行为“要我学”,转变成学生的内在学需求“我要学”。“我要学”的行为促使学生对学习态度的转变,学生怀着兴趣积极探索新问题,乐于承担学习的责任。教师适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有趣并能引起思考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授与法治精神相关知识问题时,可以讲一些相关的法治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意识到如何真正的守法爱国。结合案例分组交流,可以使学生自由地各抒己见,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主导地位,“满堂灌”,学生爱不爱听、听得进多少则完全不理,长此以往,教师“偷懒”,学生也跟着“偷懒”,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丧失,越来越依赖教师。其实每个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教师必须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性,开发他们的潜能与特长,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二、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体验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体验式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利用更加恰当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中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此来使教材中的文字材料以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进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这也可以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在《青春萌动》这个框题的教学中,主要给学生讲述了如何正确看待对异性的好感这种心理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和异性的交往。在教学时,如果仅仅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很难使学生接纳这部分内容的相关知识。于是,我在教学时给学生播放了《怦然心动》这部电影的一些片段,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青春期中男女孩之间一些有趣的"战争",主要情节为:二年级的朱莉看到布莱斯的那一刻就被他击中了,但布莱斯对她却没有任何感觉,甚至觉得她的生活习惯有一些奇怪,可到了八年级之后,布莱斯开始觉得朱莉不同寻常的兴趣爱好使她显得非常有魅力,但朱莉却开始觉得布莱斯漂亮的蓝眼睛或许和他本人一样空洞……通过这部影片,十分直观地表现出了青春期男女交往的人性美,而这也对学生的异性交往原则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三、利用现代技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在利用信息技术与道德法治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坚决杜绝发布虚假、恐怖信息,引导学生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班级内部交流群,经常在群众发布我国近几年来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宣扬他们的感人事迹。如:陈斌强是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是一名人民教师,在肩负教书育人这一重要使命的同时,还要照顾家中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不但对学生、对社会尽职尽责,而且对母亲的照顾周到细致,数年如一日,感动了周围无数人。教师可以用此类人物事件来勉励学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获得满满的正能量,发扬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群与学生家长加强沟通,给家长普及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潜移默化的渗透,尤其要从自身做起,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四、注重赏识教育,提升学生学习自信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将课程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尽量使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学生的赏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尽量创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学生有问题请教教师的时候,教师应该运用和蔼的表情和慈祥的眼神以及温和的语言去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真诚。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教师提问的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全部或者部分的评价和认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怀,提升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学生在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爱护以后,学生会喜爱这门课程,也会增加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以九年级下册《少年当自强》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此课程内容讲解的时候,可开展一个小型的演讲比赛,演讲主题就是关于未来的我们和我以后的梦想。教师可以先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组选出一个演讲代表到台上对所有学生进行演讲,讲述自己的梦想和未来世界的变化。学生通过演讲深化了当堂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也更有自己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更加努力奋斗。而教师针对学生的演讲进行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治思想的培养的教育,对演讲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赞赏,鼓励学生的参与行为,将赏识教育落实在教学课堂的每一个环节。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应当把握道德与法治的要点和两者的必然联系,不断强化自身的法治素养和道德观念,为自己平稳健康地度过青春期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学生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和道德要求,还能为将来应对生活中的难题,面对两难的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解决意见。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教师从改变当前教学现状做起,不断挖掘教材的内涵,丰富讲解的方式,强化观念的形成,為学生的健康成长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