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强化班级德育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柴艳虹

             强化班级德育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上海民办华东师大二附中紫竹双语学校   柴艳虹

       初中阶段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都处于逐渐成型的阶段,因此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作为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班主任工作综合而复杂,不仅要负责学生的学习问题,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工作,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建设,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沟通   

    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帮助学生积极解决。首先,班主任要和学生之间建立平和、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师生之间友谊度,增强教师自身对学生的潜在影响效果。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要做好自身带头示范作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学生,以此来提升德育教育效果。德育教育并非是单纯靠理论说教,还必须从情感和行动上进行加强,灌输式的教育不仅难以取得有效教育成果,还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抵抗情绪,甚至为了抵抗而出现各种反叛行为。比如,针对班上性格内向、沉默不语的学生,班主任应多和他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过,对成绩落后学生主动利用假期时间义务补课,同时引导他们将自己心中的苦闷与不开心等倾诉出来,做学生倾述的"树洞"。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他们的益友,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情况,用""来打动学生,用""来感化学生,才能够找准学生心内深处存在的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健全人格、高尚品德的形成。

    二、注重德育文化建设,潜移默化渗透

    班级文化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建立的一种独特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行为准则的总和,是班级的灵魂。班级文化其实就是一种德育环境,好的班级文化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德育熏陶。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根据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具体而言,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两点: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环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对初中生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作为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整洁、明亮、优雅、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志趣,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努力营造,大到教室的整体环境布置,小到每个学生课桌上的座右铭,都值得好好琢磨。例如,在教室后面墙壁上可设置“群英榜”“每周一星”“进步奖”等专栏,对相关同学进行表彰,这对学生必然起到激励、引领等积极导向作用,必然可提升学生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如果说班级环境是班级文化的基础,那么班级制度就是班级文化的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班级制度,不仅可以让每个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品行评判的准绳,能让学生的德育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能让我们的班级德育管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展丰富德育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工作,不能仅限于对学生进行一些交流或是死板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努力创新各种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让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活动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德育教育。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德育教育的平台,将传统的升国旗、奏国歌等活动以及与教学有关开展的主题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进行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一些志愿服务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学习与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此外,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开展班会活动,了解学生的动态信息,对初中学生在青春期的不稳定心态有所准备,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等,使学生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同时也可以利用班会的契机,对品行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培育班级先进典型。此外,定期开展的班会可以包含多样的主题内容,避免“照本宣科”的班会内容与形式,通过定期召开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对各个方面的思想道德内容有所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工作实效

    有一位美国的教师通过互联网设计了一种另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像玩通关游戏般去学习数理化等课程,把枯燥的学习内容变成了学生乐意去自主学习的事物,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育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计算机、幻灯片等工具更多地被应用到课堂当中,互联网的引进无疑是教学技术的更进一步。初中生对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课堂上枯燥、重复的学习无法提起其兴趣。这位教师的教学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班主任在课堂教学时,利用网络,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学习当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教育方式的多样化还体现在课堂模式的多样化上。越来越多的网络课模糊了课堂的定义,也更有利于教学的推广。例如,班主任在平时的管理当中,可以合理利用网络课资源,带领学生零距离接触名校名师的讲课,或者带领学生通过网络课学习德育教育课程。一些好的影视资源,比如关于历史、人文的纪录片等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一种课程。班主任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中国发展史的影视剧,以此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或让学生在讲述自然的纪录片中培养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在讲述科学家故事的电影中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班主任还可以借助网络使学生了解时事,并在课堂上发起讨论,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综上所述,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实施者和推动者,需要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协调化发展。要结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不断改进个人的德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以学生为主体,文化为载体,情感为纽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撑起一片爱的天空,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点击次数:70  发布日期:2021/8/2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