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王桂琴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城关第二小学  王桂琴       

    摘要:语文作为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理解能力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随着新的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改革,阅读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学者和学生家长的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而且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是学生学习其他一切科目的基础。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师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小学阶段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入手,提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下,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目标。语文作为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基础科目,在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文的阅读能力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往往以考试为导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词汇和句子的分析和教学,最终导致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到位,无法体会到作者在文章中情感的表达,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不断改变思想和观念,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意义

    阅读能力不仅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而且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其他科目的学习和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要重要的意义。

    首先,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的思想和文化,了解各个不同领域的知识内容,在阅读中为学生开启更多的未知世界,使学生对事物和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其次,阅读能够极大的丰富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对阅读内容中不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的积累和学习,提高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感知能力,并且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也会不断加强[1]。最后,通过阅读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阅读材料中一般都会有作者不同情感的抒发,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在感知作者情感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丰富自己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例如,在阅读古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或者面对困境的阔达的心境,让学生在阅读中思想境界也能得到很好的升华。而且通过阅读学生的思想会变得更加深刻、有内涵,同时思维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不断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阅读也会让学生的思想变得更加深刻,情感变得更加丰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二、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探究

    (1)     通过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如果在语文教学中直接使用传统的灌输法进行教学的话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对于课堂的兴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情景教学将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中,让学生对相关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相关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的进一步学习行为。

    例如,教师在进行《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大量的关于小兴安岭的风景图片或者视频,还有小兴安岭的特产和当地的名贵中草药。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兴安岭的壮美与物产的丰富。接着引发学生对观看内容的讨论,在这样的情景中引出本节课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个时候学生往往都会对内容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将课文内容和播放的情景结合起来进行学习,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课堂的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2)     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内容进行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一定要建立在学生主动思考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2]。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设计中一定要通过对问题的设计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探究进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例如,教师在进行《古井》课文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用拟人的手法将古井比作一位母亲?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中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对于古井、对于故乡以及故乡亲人的浓厚的感情。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提升对于阅读文章情感的理解和语言的运用技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3)     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阅读能力的提升与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一定要有方法有技巧的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不断扩充学生的语文阅读方面的知识储备[3]。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与课堂教学相关主题的阅读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也可以在班级中制定阅读计划,每周或者每个月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并且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加强引导,促进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课外阅读行为。

    例如教师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文章的教学时,在带领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文章。在阅读引导中可以让学生从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情感方面去感受,并且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通过哪些文字的描述可以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文中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不断思考,不断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小学阅文教学的非常重要的目标。阅读能力不仅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展现,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一切的基础。只有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晓敏.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 2017(19):142-142.

    [2]宦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J].小学时代, 2020(9):4-5.

    [3]魏慧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中华辞赋, 2019,000(005):P.78-79.

    点击次数:137  发布日期:2021/1/1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