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提高生物教学 郝岳锋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提高生物教学

                   ◎    陕西省大荔县实验初中  郝岳锋

    兴趣是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作为初中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深入到教材和实践中去引导学生趣味性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能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高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率。

    一、              加强师生情感交融,唤起学习兴趣 

    教师只要了解学生,亲近学生,真心地喜欢学生,学生就会喜欢你,也就自然也就喜欢学习生物了。初中学生面对生物这样的副科学习,没有太大的压力,大多是凭自己的喜好进行学习。因此,要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本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思想,寻找时间、寻找机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活上、学习上体贴和关心他们,和他们进行思想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我对他的亲近和爱。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激情和热情,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生物科学的热爱,从而感染初中生对生物的喜爱和兴趣。

    二、优化教学导入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始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师要重视导入的教学设计。新课导人是生物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导人,能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让学生对生物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讲授“植物的营养繁殖”课程时,向学生提问:“若要在同一棵苹果树上长出两种不同品种的苹果,有哪些方法可以实现?”;趣味式的提问: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对新知产生兴趣,如讲解“性别决定”时,导人这样设计,动物为啥有雌雄区别,人类为何有男女?多媒体导入:生动逼真的视频材料,学生对新知产生感官认知,如讲到“社会行为”知识时,教师可以用投影播放不同种类的生物群居生活的资料,加深对生物知识的感性认识。这样导人的设计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学生怀着满腔热情,注意力高度集中地投入到新课的教学过程中。

    三、借助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生物学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好课堂演示实验,做好随堂实验,上好学生实验课。

    如教学《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单位》时,可以充分利用显微镜,组织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植物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将微观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学生带进实验室,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的结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时时有兴奋和满足的心理体验,能满怀激情地探索:“其它的动植物的细胞会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物实验中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未知的魅力,学生必然会兴趣大增。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创新演示实验,增加设计实验,布置家庭实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兴趣。实验,能让学生从中领略到类似科学家般的成功感受,诱发学生产生研究生物现象的强烈欲望。

    四、结合信息技术,提高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 它涉及大量微观生物的内容。运用传统依据教材讲授的方式, 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更难让学生观察到图像或者动态的展示, 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天长日久更影响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正确认识以及学习它的兴趣, 不利于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而现在的教学有了信息技术的帮助, 那些抽象性的知识、需要观察的图片等, 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 清晰、直观地展现在屏幕上, 供学生观察、学习。

    比如, 在《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癌变》这一节的授课过程中, 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搜索到大量关于细胞生长、分化、癌变以及衰老的一些教学图片和影像的动态演示资料, 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对这些丰富的资料进行选择、筛选、整合,把它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细胞分化、衰老、癌变等过程,又使课堂教学不在枯燥、乏味,有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总之,兴趣因人而异,因教材内容也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更好的方法来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爱这门课,喜欢上这门课,提高教学质量,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使得学生能在课堂上和学校里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点击次数:75  发布日期:2020/12/1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