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借力家风建设助力学校安全教育策略的实践构建 伏大庆 郭明庭 冯小妍

    借力家风建设助力学校安全教育策略的实践构建

    ◎    四川省剑阁县龙江小学  伏大庆   郭明庭   冯小妍

    摘要:近年来,未成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涉及到社会、家庭、学校,对于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增添了许多不利的因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剑阁县龙江小学校,在传承传统文明实践活动中,以乡贤李榕祖训家规为依托,创建了川北首个市级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李榕家规家风纪念馆,免费对学生、家长、社会开放,创新了德育教育方法,通过小手牵大手,把优良家风文化传递到每一个家庭,为学生筑起了一道安全保障的网。

    关键词:家风建设;教育策略;实践构建

    学校作为引导未成年人成长的主要阵地,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怎样将学校德育教育与家风传承教育融合创新,降低安全风险,消除安全隐患?剑阁县龙江小学校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探索出适宜学校长远发展的德育教育体系。

    一、构建了首个川北“家规家风教育基地”。

    2017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细化了德育教育内容,强调在中小学“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

    剑阁县龙江小学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融入了传统家风文化。在厘清学校创建历程中,以学校创办者乡贤李榕的人生经历,清廉为官,清白做人,清贫生活及教育经历进行构思。以传统家风文化传承为主线展开,创建了李榕纪念馆。2016年春,李榕纪念馆被广元市纪委、精神文明办命名为广元市党员干部“家规家风教育基地”、广元市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2016年剑阁县纪委监委与学校一起录制了纪录片《尘封的宝藏——寻找李榕点滴旧事》,在四川卫视播放;2017年省纪委监委与学校联合拍摄了以家规家风为主题的专题片《克勤克俭,负耒横经》,在中纪委网站展播。

    省市纪委监委在学校调研时认为:李榕少年立志成才、心系天下的故事可以作为青少年励志的榜样,李榕不畏豪强、清廉为官的事迹可以作为党员干部法纪教育教材,李榕古道树人、教无类别的教育理念可以作为现代教育思想加以推广,李榕友爱乡邻、从善如流的个人情操可以作为群众效仿的典范。尤其是李榕耕读为本、治家之道的家庭教育方式可以推及到每一个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家风文化传承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延伸到学生家庭,使之形成优良的家风。每一个家庭还可以借助李榕纪念馆思考自己家庭家规家训,通过家庭发展历史的回顾培养学生孝老敬亲、感恩他人的人格,促进家庭和谐发展。

    二、围绕“家规家风教育基地”,创新系列德育实践活动。

    1.编写和实施校本课程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家风教育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独有的办学特色。学校编写了《我们的学校》、《李榕故事》、《李榕诗词楹联选粹》,依据学生年龄特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课程标准理念下全面推动学校德育教育,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社会资源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家规家风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随着德育教育的深入,发现许多家庭存在礼仪缺失或弱化的现象,课题组编写了小学生日常礼仪课程,2019年底已经报送相关部门审批。

    2.持续在传统文明传承理念下的“读书节”活动

    2005年,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百萌诵读”活动在龙江小学实施,在专家引领下,设立了以“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为目的的读书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寻找“书香学生,书香教师,书香班级,书香家庭”,把经典诗词、经典古文诵读常态化。“天下为公”的理念,“宁可玉碎、不可完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位卑未敢忘国忧”担当,“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通过诵读铭记于学生心中。

    在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成果展示活动中,各年级再按确定的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如:“我读书,我绘画”、手抄报比赛、诗歌朗诵大赛、诗词大会、课本剧展演,在展示中寻找“书香学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办公室”等,通过这些语文实践活动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展现孩子们的阅读成果。近年来,学校有教师带动了大批家长、学生参与文学创作,先后在省市文学刊物发表作品一百多篇。教科室以此为契机,构建了由语文教研组领头的“共读共写共生活”的语文实践体,引导全县教师、家长、学生参与。创办的校园文学小报《童心桥》,至今已出版130多期,从小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得到省青少年作家协会的高度评价,2018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校园文学期刊”。

    疫情期间“宅家”线上教学,对于学生、家长,乃至老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期间除了按部就班学习外,对优秀传统文明的传承,对优良家风的延续,都需要教师的引导,适时给予指点。许多教师把自己指导孩子阅读的经验、录制的视频分享给学生家长,对构建家庭亲子教育有所带动。学校教师张正春因一个偶然的话题——家人喝酒引起她孙子的兴趣,于是陪着孙子在为期二十多天的日子里,先做了李白有关酒文化的诗歌搜集、诵读,然后又延伸到陶渊明、曹操、苏轼、王翰等名家诗词。张老师把这个兴趣激发过程与实施,将视频发送在六年级的家长群,引起了许多学生和家长探究的效仿。

    3.以传承家风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人格

    家规家风只是一个概念,如何落实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过程中,学校以小手牵大手的形式展开。

    说家风、话家训活动。家风家训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岁月的积淀中形成的传统风尚,体现着家庭或家族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共同价值追求。学校倡导师生与家人一起“说一说我们的好家风”,一起研读名人家风家训,总结提炼自己家的家风,研究传承良好家风的措施,参与制定家规,约定共同遵守。知道并理解自己家的家训,并积极撰写、悬挂、诵读,以好家规提醒引导、感染熏陶家庭成员。深入了解自己家能体现家风传承的故事,记录下来,参加“我说我们的家风故事”征文。经过县教研室审定,2020年春季集结出版了龙江小学师生《我的家风家训》和教师撰写的家庭教育、家风传承相关论文。

    写家书、谈家教活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书信的作用逐渐淡化。学校认为,家书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一种方式,家长与学生共同品读自己家庭珍藏的家书或名人的家书,感受家书中浓浓的亲情和朴素的家教智慧。学校还在教师和中高年级学生之间,推选优秀的古代家书学习,提倡家长和孩子互相写“家书”,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阅读”评选活动。

    识家谱、明家史活动。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我国特有的文化遗产,研究家谱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家庭发展、家族发展、民族发展、社会发展。学生和父母一起找找自己家的家谱,作为小课题,研究一下自己家族的延续历程,绘制自己家最近五代以上的家庭发展路线图。向父母及祖父母了解家庭发展历史,并记录下值得留念的家庭历史故事,与家人、老师、同学共享。

    4.创建了纾解特殊家庭的“爱心妈妈驿站”

    幸福的生活是我们的期望,但是,生活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猝发疾病等,不时会在集体群生活中以个例的形式发生。

    2018年暑假,自幼母亲失联的学生邓玉堂兄妹父亲患病猝死,家里留下八十余岁的两位完全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半年后,孩子的爷爷又身患癌症。这时的孩子最是无所依靠,也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最需要得到来自亲人的关爱。在孩子需要关心的时候,特级教师赵剑蓉、省五好家庭代表、县妇联等去了孩子的家里,带去了安慰与关怀;赵剑蓉老师呼吁社会给予帮助,社会团体、学校老师积极募捐,为俩兄妹的读书、生活,为他们家庭生计,病人治疗,提出可行性方案。对于收到的爱心捐款,建立收支台账,定期向捐赠方汇报,也由此组建了学校“爱心妈妈驿站”。截止目前,为失去父母的事实孤儿邓玉堂兄妹募捐了近十万元的爱心资助,缓解了特困家庭生活压力。老师们给孩子们理发、洗头,给孩子们购买文具、书籍,陪同社会慈善组织给孩子们购买衣物,老师们还给孩子们讲古今中外名人经历的坎坷故事,树立他们生活的信心,也教育孩子们牢记恩情,做一个感恩国家、感恩社会的人……在此基础上,学校把这类家庭特困学生全部纳入“爱心妈妈驿站”,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关爱,给孩子心灵播撒一片阳光。

    《关爱明天》编辑李怡霏对“爱心妈妈驿站”给予了持续的关注,认为对于这类特殊家庭孩子的关爱,能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防止孩子产生自暴自弃的消极人情绪。李榕在家乡授课、讲学时,允许家庭贫困的学子旁听他的授课,也在那个时期提出“共登青云梯”的愿景,所以,我们今天的教育不能放弃任何一位学生。校长伏大庆说:“只要我们能通过家风教育,挽救一个即将破裂的家庭,教育好一个有问题的孩子,我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5.创新家校合作模式

    发挥纪念馆功能。家长培训会上,组织家长参观纪念馆,在每一件展出的文物中,详尽的解说。李榕祖训“启我愚昧,佑我聪明;克勤克俭,且读且耕;不学下流,不堕家声。”李榕家规“勤、和、恕、让。”其祖训家规,也是现代许多家长对子孙后代的要求。勤以修身,俭以养德的道理许多人都懂,但在物质欲望的冲击下,又有多少人能坚守?校园舞台正中镌刻李榕撰写的楹联“尔无学问休言命,我有权衡要读书”,蕴含了儒家“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思想。李榕中翰林后,朝廷在原居住地何马沟修建了气派的翰林府,气势胜过了何马二姓,有人提议更改地名为“李家沟”或“李家庄”,素来低调的李榕不以为然,几经思忖,引《尚书》“惟孝友于兄弟”一句,希望相邻亲如兄弟,和谐平安,更名为“友于庄”,传至现在……通过参观纪念这种体验教育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家风引导教育。

    举办家长培训学校。无论多好的学校,多好的老师,在孩子心中,父母的位置永远替代不了,影响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氛围是校外培训机构不能替代的。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是只有老师的事,更是家长一辈子最重要的事业。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榜样。学校请县文史研究员为家长讲解李榕祖训、家规对李家后人的影响;请县“百姓学习之星”获得者培训家长构建学习型家庭、创建亲子阅读的策略;请心理辅导教师为家长分析现实生活中孩子热衷于游戏的心理诱导,心理干预,矫正方法;请交警、消防为家长讲解交通安全知识,讲解突发事件(地震、火灾等)的应急处理措施;疫情防控期间,组织收看线上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如何做到保护自己的方法。总之,学校认为,家庭的和睦,比任何教育都重要。家庭的学习氛围,优良家风,抵得上数个优秀的老师。教育好家长,是对未来社会的一种负责任的行为。

    将家风教育引入课堂。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学校积极倡导教师将德育教育融于学科课堂教学,把家规家风教育植入课堂教学,尤其注重了开展流动儿童家规家风的教育。课堂上,师生与一起研读古代名人家风家训,阅读《论语》有关内容,阅读《诫子书》《陈情表》......从孔子、曾国潘、李榕等人的家规家训中,懂得做人的基本知识;学习近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焦裕禄等优良的家风,培养学生正直无私,廉洁自律的道德准则,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说一说自己的好家风,总结提炼自己家的家规。

    树立家风教育典范。李榕说:“廉之一字,是我辈的铁板注脚,毫无移易处。”学校以李榕清廉为官的事例,并通过小手牵大手发挥纪念馆的辐射功能,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活动目的,营造良好家庭教育氛围。2017年以来,在市县妇联的推荐下,学校有教师家庭先后获得四川省“最美家庭”“五好家庭”荣誉称号,郭明庭家庭2020年被省市妇联推荐为第十二届全国“五好家庭”。2019年,县妇联组织了以“雨润万物,家风立德”为主题的讲座,在普安镇、剑门关镇等家长学校和社区儿童之家举办,邀请省五好家庭代表授课,通过古代思想家关于家风的论述、名人的家风家训、现今身边人的好家风故事、婚姻与家庭、家教失败等典型案例讲解,详细论述“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导报》2004年2月27日

    [2]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大会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3

    [3]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2017年8月17日。

    点击次数:74  发布日期:2020/12/1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