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飞扬的数学课堂 陈茂兰
激情飞扬的数学课堂
◎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教师进修学校 陈茂兰
数学充满思维,充满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感到枯燥乏味。在教学中,如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愉快地思考,主动地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激情飞扬。这是我们每位老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营造宽松热烈的研讨环境
智慧是思维撞击产生火花,切磋,争辩是激扬智能的利器。故此,教师应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教学中真正放下与学生平等相处,友好合作。创设自由自在的学习、讨论、竞赛的气氛,营造宽松、热烈、民主的研究环境。让学生聚在一起进行争论与反驳、质疑与答辩,使思想相撞,相互沟通,互相激励,彼此促进。这此“微型气候”一但形成,将十分有得于激扬学生的创造精神、诱发灵感,产生群体感应和共生效应。如: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了一个“小小数学俱乐部”。每节活动课都专门开辟了一个交流阶段时刻,由各组代表选择一一以布谷个问题进行交流。一个讲其余同学可以进行质疑,自由地答辩,学生在交流中集思广益,积极思维,课上热烈的争辩气氛,使得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全部融洽在一种求索的意境之中,而此时的信息传递成了“立体结构”形式,环境也逐步智力化客观上增加了教学的深度、广度,提高了学习思维活动的质与量。
二、实施猜疑顿悟的启发教学
当今深受众望的数学家,教育家,波利亚在他的《数学与猜想》一书中说:“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发明过程的话,那么就应该让猜想,合情推理占有适当的位置”,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在发现和发明过程中常常是由直觉思维“猜测”出正确答案。因此,成功的数学家教学应注意实施猜疑顿悟的启发教学,积极为发展直觉思维提供有效途径。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尝试、尽力启发学生进行猜测和存疑,建立起一个要求活跃的智力活坳过程和环境,让学生把学的知识作为待创造的结果,去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促使学生知识和获得创造能力的有效统一。
一般的做法是让学生利用教师或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亲自去猜测,去发现应得的结论。例,教学减法和初步认识,学生刚学完5以内的加法,现在要学习减法。教师并没有宣布课题。首先,出示一道题,XX共有3支铅笔,把它们分别放进红文具盒和蓝文具盒里。现在打开红文具盒,里面有1支铅笔。蓝文具盒没打开,大家想想看里面有几支铅笔?学生还没有减法的概念,听了这道题,感到“有点不大一样”,大家都在沉思着,很想解开这个迷。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发言:过去我们要求未知数,就是把两个已知数加起来,3+1=4(只)。但有人反对,一共有3只铅笔怎么得4只呢。总共的就是和,这道题里和是已知数3,被加数是已知的1,而加数不知道,要求的就是那个未知数。另外一个学生则秆用直觉思维“猜测”出蓝文具盒里有2支铅笔,他的直觉是建立在一个数可以分成几和几的知识基础上,但他却写出了1+?=3这是对加法的迁移和再创造,非常难得。这时教师只用了不多的讲解,就使学生对减法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还趁机渗透了加减法的关系,这今后教学作了孕伏和铺垫。这是一个运用“发现法”启发学生大胆猜疑,凭借直觉判断去探新知的例子。学生亲历发现过程,不仅加深了对数学结构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自觉地处理问题的效果和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口质。当然,在激发学生进行直觉猜想的愿望和能力的同时,应该让学生注意到根据直觉判断的每个假设还需检验,寻求论据,再下结论(肯定或是推翻判断),通过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有机结合,培养思维的敏捷。创造性。
三、拓展想象的思维空间
思维的独创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表现,但它不是与生俱有的。教学中应精心设计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活动,并给以相应的创造思想的,注重启发和积极联系,大胆想象,不囿于固定的思维方式,打破狭隘的思维空间,追求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从而发展他们的创造意总值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1、 重联系,引思导迁
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在于发现原以为没有联系的两个事物或现象之间的联系,其基本特征是“创造”。这种特征发生的原因源于主体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高度概括后集中而系统地迁移,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找出新异的层次和交结点。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诱发创造必思维的启动阀,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教学中依据理力争相同或相似或相反的因素和不定期的关系或某种联系,注意将学生“定向”思维迁移到新课题、新问题、新实践上,使学生积极寻求新旧知识间的共同要素,经过思考、联系、类比等多种思维方式去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例“异分母带分数加减法”学生掌握了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减法计算的方法后,将整数减法的速算方法迁移过来,让学生思考带分数减法,化难为易。先出示539-299,让学生说出它的速算过程。再出示5-,让学生用整数减法的速算方法进行思考,适当点拨:可以看作整数几?5减去了3,多减了几?怎么办?学生思路豁然开朗:。接着计算。这样把整数减法的速算知识,自然运用到带分数减法中,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了解题能力,激发地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2、 促想象,启思自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能离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活动等特点,而且必须有一个自由、自主和创造活动过程。教学中应创设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要求学生将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与各种可融洽的事和物相结合,通过大胆地想象、创作、编制出应用题、数学趣题、谜语、故事、童话、小论文等。教师及时给予加工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自编习题(特别是应用题)征解而后把学生获得的独创性解法,以他的名字加以命名,在饶有趣味的友谊竞赛中,学生的独创性得到了有力的激发。同时,恰到好处的评价,使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体验成功,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合作自主的学习过程中,思维与思维碰撞,心灵与心灵沟通,课堂充满了人文情调,气氛活跃。在激情飞扬的课堂中,师生共同得到了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