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让学生在语文情境中快乐学习 张 华

          让学生在语文情境中快乐学习

            ◎    陕西省大荔县洛滨小学 

    语文课是一种灵动的语言课堂,是豪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氛围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恰当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深深感受到情境教学是最受学生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顺应小学生的发展规律,点燃智慧的火花,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一、用游戏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方式。”爱好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 如果能够在与小学语文课堂中加入生动有趣的课堂游戏, 则能够更好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在利用课堂游戏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时, 教师要注意既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要是课堂游戏紧扣课堂教学的主题, 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 避免造成课堂纪律的散乱。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小木偶的故事》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就采用了课堂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让几名学生分别扮演老木匠、小木偶、小红狐、熊、小兔子、老婆婆和蓝鼻子小女巫这些人物角色来进行对话表演, 使学生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对课文中各个角色的见闻和感想进行更为深刻的领悟, 对自己的心理位置进行转换和调整,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情境生动活泼, 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活跃,老师教学也变得轻松,同时利用了学生爱玩的天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活动能力,提供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教学的质量也得到了改善,学生自身发展也得到提高。

    二、用质疑情境促进学生思考    

    黄宗羲曾说:读书始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悬疑情境设置时,教师要注意精选问题设计视角,优化问题设计结构,以切准学生心理,这样才能成功启动学生质疑思维。用悬疑问题调动学生质疑思维,无疑是具有创新意味的实践探索。教师给出悬疑问题,引发学生热议,并在讨论中产生新的疑问,质疑随即展开,这样的质疑发动可操作性强,调动效果显著,值得我们做实践尝试。为促进学生主动质疑,教师还可以对问题情境进行创新和改进,给学生带来更多提示和启迪,也可以成功调动学生质疑思维。    

    比如在对《海底世界》一文进行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篇文章,接着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一名小记者,你采访文章作者时,对于海底世界这样神奇的地方,你会问他什么问题呢?”当带着寻找问题的激情的学生在对这篇有趣的文章进行阅读时,海底奇妙的景色一定会把学生吸引住,很多奇妙的猜测和想法由此产生,这样就会有很多问题被提出来,如:“海底的物产资源可以转移到陆地使用吗?”“海底世界鱼儿的种类那么繁多,它们在一起不会打架吗?”“人的耳朵和鱼儿的耳朵不一样吗?为什么海底动物说话我们听不到?”这种方法的应用,学生思维能被有效地激活,还可以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学生能主动思考作者笔下的海底世界的各种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一些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用想象情景拓展学生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科学巨匠爱因斯但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时,可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融为一体,又将影视艺术中时空跳跃、时间倒置、蒙太奇等手法,当如此新奇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时,学生很容易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在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第5课《灰雀》一课中,在教学中创造了这样一种情况:“枝头上的三只灰雀又在活泼乱跳地歌唱,列宁在抬头微笑地进行观望,其身边多了一个小男孩,这个男孩的脸上也是充满着天真的笑容,注视着灰雀们。”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在这个时候,你想对列宁说些什么?同时也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而且对自己想说些什么?”在这样的情境教学中,不仅能够活跃气氛,也可以激发学生们对语文的热情,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想象力,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四、用生活情境丰富语文课堂

      语文来自生活,能够让学生在感受文章过程时,对语文教学有很好的生活反映,对学生心灵起到震撼作用,并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在上名胜古迹的课文时,许多同学并没有去过这些地方,可以让去过的学生将自己参观过的名胜古迹给大家分享,把自己看到过的奇观异景讲给同学听。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把学习变成一个分享大会。通过生活展现情景,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认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钓鱼的启示》教学中,由于该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我和父親去钓鱼”,中心思想是“道德抉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并将日常生活的现象融入到教学情境中,进而引导学生:“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请大家观看这几幅图片(各种各样的鱼)”“如果大家去钓鱼,你希望钓到哪一条?”学生见识相对少,会深陷思考当中,产生一系列的疑问,之后教师不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出教学内容:“看来大家都不知道啊!但是其中一条鱼就是本课主人公钓起来的,但他在钓起来鱼后又做了什么?”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正式学习中,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学习中也会更加认真。

    总之,通过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利用,能大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为情境的创建,能够使得教学生动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愉快。而愉快的心理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消除学习中的各种障碍,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在智慧,提升学习效果;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减少负重的内在压力带来的困扰,增加身心健康,使学习变得轻松,有助于增加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师生之间的良好学习氛围。

     


    点击次数:89  发布日期:2020/11/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