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梁彩娥

    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    陕西省定边县第六中学  梁彩娥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课堂教育已经逐渐告别了传统的黑板与粉笔模式,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新时代转变。这种转变是基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模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的教育界,通过全新的网络授课模式,彻底打开了中国教育界“数字化教学”的大门。本篇论文论述了新冠疫情下的西北偏远地区利用信息技术进入新模式课堂的环境及其功能,以及如何向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在线授课、虚拟创设、情景协同、实时分析等先进教育模式转变。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和空间;教学方式;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人类发展的需要,单一的课堂模式也已经被新时代的“宠儿”(数字化课堂)占据了一半的生存空间,更多新的教学名词不断刷新教师们的认知,情景课堂、游戏化课堂、活动化课堂、问题引导课堂、项目学习课堂等的学习方式,不断冲击传统教学、“填鸭式”教学的生存空间,从而形成了ACE(自主、合作、探究)全新的课堂文化氛围,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因为单一的原因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教育发展需求,但是,新的教学模式又无法一蹴而就, 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地还是课堂,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依然是课堂教学。因此,怎样在现有的体制下发生质的改变,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到主动学习,形成ACE课堂文化氛围?这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教育界共同为之探索。前几年教育界积极尝试了一些突破班级授课的新模式,教学改革的春风随之而来,一时教育界焕发了新的活力。如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加速了教育改革转动的齿轮,为课堂教学呈现了一篇全新的天地。信息技术通过改进课堂模式,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方法,营造不同的学习环境和空间,增加全新的现代化功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教学变革的目的。

    一、信息技术改进课堂环境与功能

    传统课堂环境的封闭性与功能的单一性, 制约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深刻影响着师生的教学方式。许多广受诟病的教学方式, 比如单向传授、被动接受、机械训练等, 其实也是受制于课堂固有的环境与功能, 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教育方式, 也为课堂环境与功能的改进提供了机会与可能。课堂将因信息技术的介入与支撑, 使其环境由封闭走向开放, 使其功能由单一走向多样。

    二、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课堂模式在当下备受质疑,也有人称传统课堂模式是“填鸭式”教育,其诟病和弊端显而易见,却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不仅是制约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的桎梏,也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创造了更多的新事物,也为课堂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信息技术将会是教育变革的助燃剂,使其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让教育变得多元化。

    (一)信息技术打破了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

    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强大的整合沟通能力让资源与每个人共享,无论是在虚拟空间还是真实的世界,我们的所有事情都可以无限放大,这种打破常规的形式,让世界为之改变,让人类为之改变,让课堂为之改变。如今的西北偏远地区已经慢慢普及多媒体教学,这种把互联网引进课堂的方式,让学生与世界直接沟通,这种改变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单一性,创造了无限可能,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的认知世界更加五彩斑斓。

    长期低科技质量的传统课堂,千篇一律的固定方式制约着教学质量的发展,很难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长此以往的结果只能出现更多的高分低能。信息技术的成熟引进,通过虚拟课堂、在线课堂等方式,突破了固有的模式,在时间和空间有了开拓性的发展,教学的方式更加有活力,学生的适应方式更加个性,定制学习成为不可多得的有效学习手段,为教学开创了新纪元。

    本次新冠疫情后,中国全面开启远程线上教学模式,学生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捷智能设备在直播平台与老师教学互动,教学视频保存留档后,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回放视频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的短板量身定制学习进度:没听懂的知识点随时暂停、重播。这次突破空间的尝试,将课堂搬进了家,是中国教育的一次大变革,意味着教育向着自由、自主的方向大步前行。

    (二)信息技术使教学多元化

    信息技术在课堂普及后,公共的教学资源被大家共享,这种开放式教育模式,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的自身完善系统,师生积极利用这些资源,更加快捷、有效的进行知识互动,不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为师生提供了更多的的学习空间。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 每个学生可以“私人订制”,根据自身情况汲取最需要的知识,将知识最优化准储备,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优化提升的效果。

    (三)信息技术使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

    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学生成长以及认知的需求,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是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探究的重要课题,直到多媒体教学被广泛运用后,这个问题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升级后,现在的课堂已经可以通过强大的网络系统创造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情景模式,例如演示书本上的生物演变、经纬换算等一系列书本无法做到的教学方法,甚至通过远程连线外教老师进行课堂口语训练,全方位的现实体验,让学生的认知向更广阔的层次发展。

    三、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交流融合

    教学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的工作,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培养社会后续储备人才已经不单单需要教师“传道受业解惑”,而是需要在新型教学模式改革的今天,广大教育工作者迅速完成的“自我更新”,恰巧的是,信息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前一段时间,网上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名词“情景课堂、游戏化课堂、活动化课堂、问题引导课堂、项目学习课堂”,也有很多学者提倡建立ACE(自主、合作、探究)全新的课堂文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西北城市,对于这些“突如其来”的新知识一时间模棱两可,不知如何“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在自己的课堂上。庆幸的是,运用互联网这个强大的载体,与名校名师点对点交流探讨,迅速完成教师的“自我更新”,在课堂中将信息网络与知识点同步,灵活运用情景课堂、游戏化课堂等新模式,将课堂向“开放式”、“引导式”方向发展,有效运用环境、活动、资源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教育模式怎样变革,我们都不可否认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也依然相信课堂模式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场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课堂模式,附属了课堂更多的生活属性,影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建立新的课堂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的改变更适应当代学生的成长需要,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芒, 蔡旻君.论信息化教学的文化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9) :1-6.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 2000

    [3]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以展,在中小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07)

     


    点击次数:131  发布日期:2020/11/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