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张晓艳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陕西省渭南市经开区龙背中心小学 张晓艳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意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自主学习有赖于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需要教师经常组织、启发、点拨、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逐步培养起来。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没有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不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小学生没有高昂的情绪下就开始传授知识,那么,会使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会将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对小学生主动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的发生,教师可以在课前精心的设计课堂语言,尽可能的在课堂的开始就深深的吸引住小学生的目光,激起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强烈兴趣。教师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巧妙地设计教学内容,使其以一种探索奥妙的形式展开教学,以此为噱头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调动起来。
例如,在学习《春天在哪里》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应该在哪里?小学生会性高彩烈的回答说:“春天是绿色的。”教师可以接着提问:“你们听说过红色的春天吗?”以此,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比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使学生有兴趣、有动机的学习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组织小学生开展作文比赛、书法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学生展示自我的过程中,教师应认真的欣赏,之后对于小学生的表演给予中肯的表扬与鼓励,充分的调动起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使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顺利的开展。
 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语文自主学习的创造性,主要指学生变换思考角度,敢于质疑,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有独到见解,能创造性运用所学的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应付考试,强调所谓“统一认识,统一答案”。然而,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对问题的认识和感受自然也有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才能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因而,“统一认识,统一答案”的做法必须改革。
   如在教学《七颗钻石》的过程中,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姑娘的水罐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变化?最后七颗钻石为什么都升到天空中而不给小女孩留下?”我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探求答案。这种问题训练,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锻炼了思维并迸出思维的火花,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再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内容时,教师提问学生如果当时没有雾的出现,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计划会失败,会出现什么后果呢?假如鲁肃告诉了周瑜诸葛亮的计划结果会怎样?这类问题的提出,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异向思维,促进他们进行灵活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发现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过程。
 三、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成功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收获,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特级教师王兰说:“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到表扬,而是表扬使孩子更聪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和善,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不轻易否定学生奇怪的观点、莫名的想法,经常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增强自信,体验成功。
如教《高大的皂荚树》课时,让学生自学后提出疑难问题,学生提出:“文中对皂荚树四季的描写,字面上写的是什么?读读这些语句能感受皂荚树四季生长有什么特点?”我说:“你们的问题也是我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在四人一组中讨论,看能不能解决。”马上学生进入了再读自悟的学习中去了,我呢?则参与讨论,适时给予点拨,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要求解答刚才那些疑难问题。事实上学生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学懂了课文,这时我评价说:“你们真行,真会动脑筋,靠自己的反复读,用心想,发挥集体的智慧,学懂了课文,还帮老师解决了疑难,真要谢谢你们。”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导”已在小组讨论中完成,只是学生感觉不到这是教师在教他们,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学方式都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需要不断的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在课堂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带领小学生进行更多知识点的学习。在教学中需要积极引导小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让小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点进行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调节,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要从小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为小学生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