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与教育的均衡发展 郭 彦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与教育的均衡发展

    ◎    广西平南县马练瑶族乡初级中学     郭 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均衡发展的全面推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面开设,给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带来机遇与挑战.本文是笔者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理念结合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工作实践,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提出的一些见解和感悟。 
     关键词:信息技术;均衡发展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要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必需从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开始做起,因为课堂教学是我们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我这几年来一直处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第一线,以下是我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和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工作实践,对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提出的一些见解和感悟以及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学科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均衡发展

    科学教育出版社在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学科教学曾有过这么一个案例:某初中在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学科教学被作为试点进行学习,分别在该初中开设了五个实验班与十二个平行班,因新教程改革中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安排,所以在每一个班级的教学中都进行了信息化教学的辅助教学模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与理解,观察试点班级所有实验班与平行班的期末成绩,我们会发现并没有预期中的那么理想。成绩较为优异的实验班在期末成绩上基本没有变动,并没有出现预期中,因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学科教学而得到学习成绩有效提高的情况。反之学习成绩稍稍落后的平行班中,期末成绩均有提升,大有迎头赶上的趋势,多名在课堂表现活跃的同学成绩都位列前茅,取得的很大的进步。从案例中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学科教学调动起学习积极性的同学,以及主动了解并且掌握信息化技术对于自己学习成绩重要性的同学,在本次的试点教学中都获得学习成绩的提高。信息化技术因其自身的优越性,在教学过程中是值得推广与应用的,其应用于教学的方式也应该是贴合实际,并且以自身优势为主,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以自身的技术特点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作为课堂教学新模式,其本身更需要不断地了解与适应课堂教学,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更有效的帮助学生,是未来信息化教学需要考虑的重点,是有效地促进学生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开创主题式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均衡发展

    主题式教学在很早以前就开始被广泛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之中,在当下教程改革中,我校将主题式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适应,充分利用了主题式教学的优点,并且发挥了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阶段性的在本学期的教育情况上取得进步。例如,为响应教程改革中提到的信息技术教学,我校开始在初中各个班级中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自身因素,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进行自身的加强与改善的同时,很难保障到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在授课过程中,我校将开创主题式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到课堂之后,学生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因为他们的每一个人都想更好的表现自己,都想得到老师的认可,故学习的积极性一直很高。首先以某一个教学内容为课程讲解主题,辅助以信息技术在多媒体上将本次主题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通过声形并茂的讲解为学生解开疑惑,对于学生的难点,老师会使用信息技术查阅出大量资料,然后依次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一节普通的授课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变成了主动的探索与求知。在信息技术教学上有所创新才能使其更好的服务学生、帮助学生。开创主题式信息化技术教学,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均衡发展的新途径。

    三、加大多媒体的有效使用,促进学生学习的均衡发展

    我们知道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更需要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是理论知识和上机操作的有机统一。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来说,确实是显得比较抽象,学生学习也比较枯燥。仅靠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何使抽象理论内容形象有趣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更加利于接受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改变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必然的选择。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1、使用课件组织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

    多媒体课件使用声、光、电等多种技术,为学生呈现图片、视频、声音等在多个方面给与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刺激,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点有效理解。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将教学所需的数据、文字、图像、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制作成相应的课件后,既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按照教学的需要随时调整课件各部分的组合。一个设计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难的知识简单化、把复杂的知识步骤化,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可操作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均衡发展。

    2、在机房利用教学软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在机房里上课主要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可以把教学步骤展示在大屏幕上,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在教师机上的操作过程通过软件同步显示在学生机上,每个学生都可以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当教师演示操作完成后,学生可以立即模仿老师的操作过程,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这种手把手的教师模式,可以降低学生操作的难度。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可操作性。所以,这种方式是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教学方式,其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及上机操作这一优势。并注重配合其它学科的教学,提高课程整合的质量。使学生掌握好信息技术这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从而大幅度促进学生学习的均衡发展。

    四、把上机操作实现任务化、情境化, 促进学生学习的均衡发展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除了让学生获得必要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更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实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动手操作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马上付诸实践,手脑并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的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均衡发展。学生上机操作的实际效果直接关系到计算机教学的实际成果。如何组织有效的上机操作训练,就成为信息技术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如果教师组织上机操作不成功,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的效果。如何组织有效的上机操作呢?

    1、教师要教育学生明确上机任务,明确上机目的

    有目标的教学和有目标的学习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果。不仅如此,明确的上机目的还能够有效地为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了防止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上开小差的情况的出现,我们在机房上机操作之前,要通过多媒体屏幕明确上机的任务和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任务是什么。除此之外,还要把这次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通过广播通知,口头提示,帮助文件等方式提醒学生。

    2、营造教育教学情境,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操作任务

    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所以,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生的任务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均衡发展,我们必须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做好学生的引导和组织工作。同时,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点击次数:165  发布日期:2020/10/1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