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高 伟
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悦来初级中学 高 伟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多校开始重视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越来越被广泛应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能够营造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局面,还能培育学生合作、团队、担当意识,锤炼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让数学课堂高效而充满活力。
一、在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常见弊端
形式大于内容,形成里外“两张皮”。学生们上课只是在形式上几个人坐在一起,本质上不合作不互动,或者分组不合理,降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没有产生实际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不能完成。
教师不能驾驭课堂,演绎为“放羊式”的课堂。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给学生创造了很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可是,随意性、盲目性增大,成了“放羊式”的学习空间。整个课堂未能做到适度把握,收放自如。
全员参与度低,滋生懒散之风,弱势群体在小组学习中受限。诸如学困生、懒惰生、缺乏学习兴趣和自制力差的学生被边缘化。常常是少数人,多数人不动,或者毫无章法的互动。
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效策略
1.做好分组的细节工作, 科学合理的进行学生分组。教师要根据班级内的总体人数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每个小组内的人数以4~6人为宜。教师可以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将具有不同基础、性别、、性格特征的学生优化组合为不同的小组,目的是要有利于他们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彼此进步、共同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分组之后确定每个学习小组的负责人(组长),适当的给予小组组长权利,让其负责小组的整体活动,并在小组内约定任务分工、制定规则等。合作学习一段时间以后,要针对学情变化,对学生重新分组,均衡各小组力量,使学生有机会多层面合作,让教学过程充满生气和新意。
2.坚持引导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一是制定小组合作规则,要求成员必须遵守;二是掌握倾听技巧,学会倾听并认真思考;三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到清晰、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3.选用适合的合作学习内容。要使合作学习有效并追求高效,必须选择适合的内容,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但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比如在学习“四边形”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估计长度,测量长度时,这些知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效果一定不错。
4.选择恰当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时机。教师要提前做好预案,何时干预,何时引导,何时答疑,都要提前预设并随机应变。例如在学生小组讨论不下去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学生一些点拨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走出瓶颈,使小组合作教学能继续顺利的进行。
5.适时鼓励,强化激赏。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通过有效的反馈和评价,激励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树立“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强化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必需建立合理的评价赏罚措施和制度, 教师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及结束以后,要作好及时的评价,以小组集体评价为主,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后写感想、发现的问题或者意见建议,也可写成数学小论文,进一步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和运用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较好的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不能让学困生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面对现实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反思,及时改进,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