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生活教育之我见 韩秀丽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生活教育之我见

                            ◎    湖北省恩施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     韩秀丽

    摘要:小学作为一个基础垫层的学习阶段,数学科更是一个决定性因素,数学与生活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数学既能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由此可见,学好数学,必须要把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有机地联合在一起。教师采取使用生活中的数学元素设计到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感知数学,培养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去参与生活。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联系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依在一起,数学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抓住数学现象,运用数学的知识把数学问题解决。采取生活情景进行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对数学有更多的认知、感知数学,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素质,激发学生的潜力,发现生活的数学,应用数学到生活。
      一、生活中体现数学
      1.从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的雏形
      数学源自于生活,成功的教学经验启发老师在数学课堂设计时候把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找到雏形,通过生活中的具体现象让学生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新的知识的欲望。
      例如,学习 《方程》的时候,利用天平的平衡找出等量关系,与生活中使用质量仪器进行质量测量,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等量关系,如何找出等量关系,让学生初步认识等量关系,等量关系的雏形已经在学生的脑子中形成,并能激发学生对等量关系的学习激情,学生通过以上一系列问题,能够清楚找到等量关系,进而懂得怎么找等量关系。
      2.在生活实例中理解数学
      学生通过实例发现数学的雏形,基本掌握含义,需要通过丰富的知识外延对概念进行理解,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实例,通过感知、认知分析、讨论、比较等思维活动和学习手段,把原来抽象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理解数学。
        3.在生活实际问题中懂得数学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能只是停留在感知和识记上,应该通过必要的练习,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应用和举一反三地运用数学。上课钱,教师通过深入认知学生的性格特点及行为习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寻找学生进行练习的目的,让学生从生活实际经验出发进行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比如,在进行《小数的意义》练习时,创设在超市进行购物结账的情景,购物使用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付款,购物花了27.8元,如何付款呢?可以给学生学具,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付款,学生可以付款一张20元,一张5元,两张1元,一张5角,三张1角等等方法进行付款,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进行付款发散思维,多种方法付款,发散学生思维,运用实际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二、教学中体现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意思是教会学生懂得用数学思维去抓住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探索数学的规律。现在的课本教学内容的实际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情景,学生愿意接受知识的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我们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候,笔者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具有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
      学生乐于接受和生活接近的课堂情景,生活化的课堂情景给予学生亲切感,融化的思想和行为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课堂中,学生在默默学习中感知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处身其境,激发学生去探索、发现知识,运用已有数学基础去探索新知识。
      例如,在学习《电影院》中,教师可以把课堂设计成一个电影院的售票窗口,学生根据情景图给出的数学信息,进行乘法的探索,学习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通过熟悉的情景激发学生对数学求知心,学生有了求知心就会乐于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进行学习探索。
      2.通过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予学生的是一种抽象、理性和标准的数学模型,教师要通过把难于理解的数学知识与生活扣在一起,采取引导的措施,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体验数学知识,让学生知道数学的很多问题都是平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数学知识是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得生活更加简便,更加快乐。
      例如,在进行《植树》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马路两旁的树、照明灯等生活中的实例,让间隔的含义轻易呈现,学生容易理解这样,提高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的渴望,激发学生要用数学的眼光善于观察生活环境中周边的事物,能真正的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培养学生自主利用生活进行探索学习
      教师除了要把数学知识引入到生活中的课堂情景之外,更要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生活情景进行自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学习掌握的知识,根据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举一反三的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去。通过发散思维,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总之,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从生活中的数学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雏形,在生活实例中感知数学、理解数学并且通用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课堂体现生活,把生活场景设置进入课堂,让学生通过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提高学生善于感知数学,并且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点击次数:70  发布日期:2020/10/1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