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郭小婷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高塘初级中学 郭小婷
物理这门学科本来就是抽象性,逻辑性与理论性都比较强的学科,所以在初中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们在学习物理时需要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因此,教育者在对学生们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要给学生们教授物理知识,让学生们研究物理中的规律还要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在物理学习的过程当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当然教育者在对学生们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多元化教学的影响,尽可能地激发学生们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对物理实验进行研究。
一、培养实验兴趣,提升学生积极性。
在实验教学之中,学生的主体性应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之上,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需要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为前提,便需要在教学方面进行一定创新,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在实验的过程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提问,若学生出现回答不上的情况,教师可让学生展开讨论,或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如在《光的传播》一节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光沿直线传播”这一结论的得出,结论的应用,而对现象是否清楚,是否有说服力,对探究问题的方法过程不够重视。这种做法没有突出实验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重视知识传授的过程,把过程突显出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没有突出实验过程的教学,留给学生的印象就相当于看热闹,只是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某些满足而已,没有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我在《光的传播》这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让学生参与操作,亲身进行体验,凭感觉和经验来学习物理的课程内容。比如有关对光源的认识,我除了通过多媒体将生动的画面,如:太阳从东方升起、都市夜晚的霓红灯、大海深处的水母等展示给学生外,还让学生利用自己课桌的蜡烛、手电筒、激光灯、火柴等器材自己制作光源,让学生亲身体验,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实验联系实际,增强实验实用性。
实验本身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的总结归纳,进而形成物理规律,物理规律是前人完成的归纳,物理实验过程则是对规律的演绎过程。学习本质上是学生能动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开动脑筋,探索失误,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在物理实验中,通过观察现象,动手操作,突出实用的性能。物理实验的设置在合适的知识章节,应该尽可能地贴近实际,学生在进行这类实验时,脑中呈现出实际生活中相关的场景,既可以依照实际生活经验去操作实验,又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把实验中所掌握的规律应用到实际的生活。
如“练习电能表读数”实验时,为了更贴近生活,笔者就组织学生设计一表格,并利用双休时间,从8:00~21:00点,每隔1小时记录一次自家电能表计数,进而算出其每小时的耗电量,后绘制出一张有关耗电量时间变化图.这样一来,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到了电表读数的方法,还训练了学生画图、实验与操作的能力.又如练习“测量物体质量”的时候,笔者先让学生预估一下一个文具盒、一本物理课文的质量,后引导学生利用天平准确测量,从而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天平,又培养了学生的预估能力.想必,这些实验的进行,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其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也吻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课程教学理念.
三、尊重学生主体,凸显学生个性。
某些教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认知度不高,导致实验教学形式值化。他们对学生的自主探宄能力没有足够的认知、足够的信心,由此导致教师对学生实验的越粗代庖、包办代替。教师成了学生实验的“指挥者”,作为实验主体的学生却成为了机械的“执行者”,成为了实验的“配角”,本该互动交流的实验教学蜕变成了“依样画瓢”、“照方抓药”。这样的实验教学泯灭了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验过程异化成“强买强卖”的过程。实验教学必须将学生从“规约”中解放出来,引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主动之意”,彰显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之美”,让物理实验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内在之需”,是物理实验教学的必然。
例如教学《摩擦力》,为了激发学生对实验的主动之意,我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了两行字,然后用黑板擦轻轻地擦第一行,再用黑板擦重重地擦第二行。学生观察我擦黑板的动作,瞪大眼睛,他们发现我第二次擦黑板用的力气较大,但却擦得较慢,为什么呢?学生纷纷展开自主实验,他们将一只手平放在桌面上,一开始是轻轻地往前推,感觉很快,而后是加大压力,重重地往前推,感觉却变慢了。由此引发学生深度的物理摩擦力思考: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越大,越难以往前推进。在此基础上,学生主动展开生活联想:在结冰的道路上,该怎样行走? 一般情况下,怎样让车轮转得更快?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了解到生活中相关的物理学常识。如下雪天,地面容易打滑,此时摩擦力小,因此需要増大摩擦力;车轮与车轴间产生了锈,增加了车轮与车轴之间的摩擦阻力,此时需要减少摩擦力,因此需要增添润滑油,等等。学生在自主实验中产生问题、猜想、验证,物理综合性素养得到提升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了学习兴趣,增加了锻炼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以及生活中物理现象的严密观察和勤于思考,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创造性的发现、思考、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