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快乐学习氛围 彰显数学知识魅力 李卫平
营造快乐学习氛围 彰显数学知识魅力
◎ 陕西省大荔县赵渡镇中心小学 李卫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愉快教学,让学生 “乐中学”,“学中乐”。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不算深入以及数学自身的发展,人们对数学的认识已经发生了转变,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心智思维的活动,是一个充满趣味的探索过程,是提高人们思维能力的推进器,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也提出,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数学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探究数学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改革数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一、营造环境,激发快乐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理由,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营造并维系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燃起学生的热情,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产生“想学”的情感需要。这样在他们进行学习数学的一开始就产生快乐的情感,久而久之一想起“数学”都能快乐。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下是我的课堂教学实录:首先,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以1元、1角为例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然后,创设一个坐车到商店购物的情境。课件出示动画汽车,醒目地标上1元字样。“上车1元,请小朋友自觉投币。”由学生自由用各种不同的1元币值上车,从而理解1元=10角。最后,创设一个购物付款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学习用品办一个文具商店,每个小组招聘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充当顾客,开展购物活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元、角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体会1元钱的币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还让学生学会简单计算和如何付钱的方法,并体会到付钱的方法有多种形式。同时,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学生学得自主、投入,效果自然不错。
二、设置悬念,增强课堂教学趣味
传统的数学教学之所以成为“抽象、枯燥”的代名词,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找不到学习的乐趣。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采取的是教师“满堂灌”式,教师将教材中的习题一步一步地仔细讲解,所有的步骤和解题方法都是教师事先备好的,毫无悬念可言;学生在讲台下被动地听,将教师讲的每一步都认真牢记,毫无探索创新可言。因此,要想在数学课堂中增强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学、乐意学,将数学学习视作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教师在揭示教学内容前,可以恰当地设置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引起学生的思索,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讲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时,一上来我就眉头紧锁,对同学们说:“我遇到了一件麻烦事,谁愿意帮助老师”学生们纷纷举手,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我亮出一块先前用过的胶合板制的三角板说:“这块三角板断了一个角,需要照原样再做一块,但断掉的那个角已经丢失了,想请大家想想办法将这块三角板复原。”学生们开始兴高采烈地讨论起来,经过思考研究,有几个学生找到了捷径,可以通过这块残缺的三角板画出原来那个三角形。这就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了知识的自主探究中。这样的课堂从设置悬念开始,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同时,学生在课堂上找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成就感。
三、自主探索,让学生体验成功之乐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生命潜能和可发展性,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个概念的教学,教材中这两个概念讲的很简单,只用举例法笼统的说什么是平面图形,什么是立体图形,学生对两个概念的认识是肤浅的,根本不能正确地建立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设计这样一个趣味性活动:先让学生剪好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纸片,学生都知道这些是平面图形。接着,让学生用这些纸片以及早准备好的小棒胶水、剪刀等材料,把它们变为“大的”物体,看谁会变,谁变的好,谁变的多。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立刻表露出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着,争论着,操作着。不一会儿,多数学生做出了长方体、正方体;还有的做出了圆柱体,竟有一个同学做出了暂时叫不出名的棱椎。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平面图形不占空间,而立体图形占据较大的空间。从而也就正确地掌握了这两个概念。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而小学数学主要是让小学生对数学有一定的初步理解和接触,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趣味性,是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采取的教育方针,唯有寓教于乐,培养孩子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小孩子摆脱对学习的拒斥心理,开阔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潜能,使兴趣和学习完美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