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蒙 丹
挖掘教材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 陕西省大荔县实验小学 蒙 丹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关注的可能只是学生的分数,因此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众多新颖的外来文化正在逐渐进入国内,这对国内民众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这方面的影响也已经体现到了小学生身上,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挖掘日常课堂教学内容中的内涵,找到其中与优秀传统文化有联系的点并运用恰当的手段继承发展。这方面的实践能够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前提下塑造学生的内心情趣,进而实现其全面发展。
一、通过十字教学了解传统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喜欢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新课改的文化价值取向,语文教育的文化特点以及汉字本身所蕴涵的文化内容,要求汉字教学既具有工具性价值,同样也具有文化的特性与功能,既要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提供工具符号,同时也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发现蕴藏于汉字中的历史文化,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识字教学中适当渗透文化教育,将会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从而使识字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通过与“贝”有关的汉字来了解中国的钱币文化:贝,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海贝形,本义是海贝。但为什么后来从“贝”的字都与钱财有关呢?是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物易物交换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了,于是人们便把贝壳作为交换的中介物。贝是生长于亚热带浅海中的贝类,它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而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由于它大小适中,便于携带,便于计数等特点。天然贝就逐渐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在先秦时期贝同时具有币和饰的双重作用。当时以贝为主要流通货币的经济制度和观念形态清晰地保留在汉字之中,如表示钱财的财、赃、货、贵、赁、贮、贿等,表示赋税的赋,表示抵押、赔偿的赔、质、贴、赎等,表示借债有贷、贯、赊、债等,表示交易的赚、赔、购、贸、贾、贱、贬等,表示用钱方式的赈、赌、赛、贞、贺等。所以,通过汉字教学,能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古诗词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本学科的重要模块。搞好本版块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对古诗词的兴趣、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课标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想要将该理念落到实处,古诗词教学至关重要,对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怀古情怀、阅读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诗词教学还可以让学生积累名言名句,为日后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德育渗透——因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是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教育学者积极倡导的一种理念。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古诗词,都是千古传颂的名家名篇,是传播传统文化理念的重要载体。
例如,教学《石灰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诗词背景,以及作者经历,感悟传统文化。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图片,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直观体会古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品性,以及诗中借物喻人的创作手法。学生通过古诗词学习,提高了自身审美情趣,就可以更容易的掌握其中所渗透的传统文化,这样一来,既是保障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又是充分培养学生传统文化兴趣,带动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的最佳手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三、在课外阅读中感悟传统文化精髓。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而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正确引导,优化语文教学设计,使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以及传统文化充满欲望,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外阅读是学生拓展阅读面与知识面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重视阅读教学,不断丰富语文教学资源,整合好小故事与古诗文等教材中的内容,以及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或文章,重视课外阅读教学,通过课外阅读渗透传统文化,适时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分享、交流活动,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了解古人的人生哲理与有趣的生平,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保障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文学修养。
例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教师可推荐给学生阅读其原著《水浒传》;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课时,教师可推荐给学生阅读其原著《西游记》;在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时,教师可推荐给学生阅读其原著《三国演义》;让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播放由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剧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视频来直观形象的认知与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具有感性认知,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还可让学生在阅读古典名著时,摘抄书中优美的段落文字,从而积累下丰富的语言,并在作文写作当中来较好的进行引用。并让学生写出阅读古典名著与古典文学的心得体会,以此来更加深入的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能够真切的体会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无穷魅力,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总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不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由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文字、诗歌等形式保存下来的较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著名学者刘国正认为:中国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如胶似漆,密不可分。所以,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