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科菊:网络化时代对中小学生的利与弊
网络化时代对中小学生的利与弊
◎ 四川省平昌县江口镇第二小学 张科菊
互联网上的资料,如果应用得好,那么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料库,世上最好的老师,它里面的知识无所不有。人们通过网络,随时可了解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大事。特别是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色彩艳丽的图片、悦耳的音响、活泼的三维动画等,使人们在身临其境中取得多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在活跃、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中接受新的信息和知识。
一、网络化时代给学生带来的便利
中小学生上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产物。众所周知,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互联网更广阔的空间,面对知识的宝藏,我们不能敬而远之,束之高阁,否则,我们错过的不仅是知识,而是民族的振兴。网络可以使我们与世界走得更近,打破国界隔阂,打破了文化樊篱。无论在亚西亚,还是在欧罗巴;无论在美利坚,还是在古埃及,我们都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要让全世界人民听见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声。
网络文化对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体现出更大的优越性。在互联网上,不存在传统教育模式那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身份差别,也不存在“我说你听”的填鸭式、灌输式教育方式。网络上完全平等的人际关系,能淡化讨论者的身份意识,不论地位、身份、年龄,一切交流都是交心讨论式的。人际关系的心理距离的缩短,使各种观点和情感的交流更具有真实性和直接性。特别是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治疗心理疾病方面,网络文化更能显示其优越性。通过网上聊天、版面文章抒发与E-mail等方式,青年人既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能讨论常常困惑自己的一些难题。总之,互联网可以成为学生在现实中遭遇挫折或心情不好时宣泄的场所,从而避免心理问题引起的各类事故的发生。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网络文化所提供的空前优越的文化环境,也是别的文化环境无法比拟的。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使个人朦胧的想象变成鲜明逼真的多媒体界面;利用强大的软件提供的各种工具,青年学生能最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创造能力。青年人通过网络文化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到科学技术的力量,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有效地激发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
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在迎接新世纪曙光之后,我们惊奇地发现,世界变小了,我们行驶在精彩纷呈的信息公路上,我们遨游在神秘莫测的网络世界中,我们享受着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文明成果。轻点鼠标,我们可以探求文化的宝藏;轻点鼠标,我们可以了解七大洲四大洋;轻点鼠标,我们可以满足求知的欲望;轻点鼠标,我们可以放飞青春的希望。我们陶醉了,面对高山大川,我们欢呼雀跃,人类已经步入新世纪的辉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今天,我们是校园的莘莘学子,明天,我们将是祖国的栋梁。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革命,我们深知重任在肩,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我们不能只做看客,我们不能再等了!
二、网络化时代给学生造成的危害
当然,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校园网络文化在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同时,它的弊端也是明显的。特别在我国网络文化刚刚起步的今天,它对青年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更不容忽视。
首先,在思想内容方面,是计算机信息技术产生的发源地,网络文化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它们文化扩张的领地。现在,互联网上80%以上的信息是美国提供的。1993年9月,克林顿政府发表了“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目的即是为了开辟“思想战场”,用“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观念去占领世界、统治世界,最终实现“思想的征服”。1994年8月1日美国《新闻周刊》载文指出:“什么样的人是新殖民主义者?他们手中拿的是计算器而不是枪支……他们并不大肆声张,也不使用枪炮,便在发展中国家里扩张了势力。这种势力要比任何武器所能达到的大得多和阴险的多”。事实上,西方一些信息大国,尤其是美国,利用其经济实力,加速发展信息网络,将其创制的网络标准推广为全球标准,进而控制着强大的国际传播网,垄断着国际新闻发布渠道和几乎整个世界舆论,通过因特网向世界全方位地倾销自己的文化,传播其政治、价值观念和文化道德,力图抹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些网络信息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和政治性于一体,图、文、声、像各种手段并举,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这对于思想活跃、好奇心强、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成熟的青年人来说,其欺骗性和蒙蔽性是很大的。
其次,垃圾信息污染也是不能等闲视之的消极面。由于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迅速、使用方便和难以控制的特点,一些黄色、黑色、暴力、黑客信息也借助互联网而广为流传。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个专家小组,曾花了18个月时间,调查了网上92万条信息、图片及影片,判定其中83.5%的内容带有色情成分;电子公告牌储存的数据图像有4/5含有污秽内容。互联网上一年有45万个色情图片和文件,这些材料被查问过600万次,平均每天可以收到1232个色情信息。我国也曾有人非法搞色情网站,每天点击率高达近万人次。另外,网上的黑色信息——国内外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散布的政治谣言和恐怖言论,加上枪战、暗杀、绑架、武装走私贩毒、有组织犯罪等暴力文化,对于是非判别力和道德约束力较差的青年学生来说,危害是难以估计的。在一项“是否有网络违规或违法行为”的问卷调查中,大学生有12.5%的人承认曾经“获提他人的邮件”,9.8%的人曾经“查阅黄色图片或文字”,8.6%的人曾经“获得机密或他人的私人信息”,还有5.4%的人曾经“发布了不健康的信息”。网上的这些不道德行为,已充分说明校园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
另外,一些青年人上网成瘾,也是网络文化带给校园最大的弊端之一。调查表明,几乎有75%的学生有上网成瘾的倾向,当他们在网络上获得的快乐比现实多时,自然会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网络交往之中,不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都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求慰藉。在网络中,他们很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感受到自身价值的极大化和他人对自己的终极关怀。久而久之,导致一些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求完美的人生,而更加消极失望地对待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在不少学校里,痴迷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的学生屡见不鲜。不少学生上网,不是在学习而是在玩网络游戏。而当前网上游戏大部分充斥着战争、暴力、凶杀等血腥内容。青年人痴迷于此很容易养成冷漠、无情和自私的性格,既不关心集体,也不关心他人。不少上网成瘾的学生,都养成了深夜上网精神抖擞,白天学习无精打采的习惯,以致身体素质下降,疾病缠身。除了对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外,上网成瘾还会对学生的心理性格产生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