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如何有效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 亢 锴

    如何有效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

       陕西省渭南市渭南初级中学       

    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更注重学生的成长以及社会的变化和教材的灵活性,内容的丰富性,更注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让学生收获课本知识,又能达到规范学生行为。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

    一、更新教学观念,适应新课改要求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能简单地进行知识传授,要做一名出色的引导者,组织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能力,因此,教师自身要有创新精神,通过对教材的认真钻研,明确重难点,将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找到教学的突破点,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自觉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钻研精神。在道德和法治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虽然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但是学生没有锻炼自主发现和探索的能力,他们对新鲜的事物不能更好地理解,这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从未来社会发展的大方向考虑,我们不能单纯地让学生学习知识,应重视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

    此外,课堂教育要围绕人生价值观等内容进行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与道德相关的视频,看完后让学生针对道德问题谈感受,老师再总结学生的发言,并告诉学生正确的道德观。或者让学生对一些案例进行分小组交流,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学生处理道德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二、加强生活体验,让学生感同身受   

    事实上,全部的意识和知识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表面上看起来很是平常。但是,实际上所蕴含的魅力是数不尽的。特别是初中道德与法治,结合实际的生活,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意义加以了解。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以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实际生活作为依据进行课件的准备,和学生所体验到的人生经历进行有效的结合,收集教学的素材。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时候,把自己和老师所设置的教学情境进行有效的融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感同身受,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的标准和法治的知识。   

    以人民版初中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这一教材中《这是我的责任》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对责任的重要性加以理解,对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有所明确,使自身责任的意识有所加强。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问题,发生在20181028日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看看各位同学有什么样的看法,每一位同学的回答是不同的。这时老师可以为学生引入责任这个问题,每一个人都需要将自己的责任勇敢担负起来,自己的责任需要自己负责与承担,不仅需要对自己负责,还需要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这样才会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能够将现实中发生的热点新闻相结合,不仅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本课的学习重点,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

    三、普及法律教育,树立法治观念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现在处于关键时期,在法制建设形势大好的前提下,在中学积极推行普及法治教育,能有效地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初中阶段的学习是学生人生中的黄金时期,它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法律教育特别重要。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这一课程的特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以一种探索者的身份投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各種实际问题,积极探究解决方式,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如在八年级学习了公民权利和义务后,为了使学生能更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现实生活中一组实例为主题的辩论会:权利与义务和中学生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不仅关乎中学生个人的尊严与家庭的幸福,而且关乎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发展。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积极履行公民义务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是一门带有时代气息的人文学科,有利于培养和塑造中学生良好的品质,对每个学生的一生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线教师要密切联系实事,钻研教学新策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事,让道德与法治课程发挥独特的魅力。

    四、敢于打破常规,培养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不能把学生简单当成为接受知识的机器,更不能当成缺乏知识的客体,而他们应是知识构建者,拥有无穷的创造潜力,是期待点燃的火把。因此,创新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现行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就突出了这一点。

    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其实质上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照搬外国模式,不把书本当教条,不走俄国“首先夺取大城市”的道路,而是成功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的新民主主义道路。如果没有创新意识、说不定现在的中国还在黑暗中摸索。 因此,在教学中应打破时空界限,政史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总而言之,初中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引导,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道德观念和法治知识,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良好的锻炼。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明显,学生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而这也能有效的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


    点击次数:85  发布日期:2020/7/1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