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活元素 创新数学教学 唐 莉
挖掘生活元素 创新数学教学
◎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城关镇云棋小学 唐 莉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通过生活教育,才能使数学教育成为真正的数学教育。小学数学生活化是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深层次结合,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创新理念。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将学习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老师教授的知识,而且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升。通过这样的数学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对自己有了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利于老师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一、生活化新课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导入生活气息小学数学课的开始,老师通常会按照教材的顺序,从基础开始教学。这样虽然是公认的教学顺序,但是不具有创新性,更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决定了采用问题教学方法,能大大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唤起解决问题的热情,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而在问题中加入生活元素,学生感觉更加熟悉,好奇心更加强烈,更有利于后续的学习。但要注意导入教学内容的案例不可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为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所以教师要精心挑选教学导入内容,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好桥梁。
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 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生活化问题实际激发学生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现实生活中包含着许多数学问题、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只有当问题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思,才能体验探究者的乐趣。
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先出示信息:“六(一)班共60人,女生占”。问看到这些信息,你想到什么?生:男生占全班人数几分之几?生:女生多少人?生:男生多少人?以上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前两个刚好是本节新知的基础,教师如顺势而导先让学生解决前两个问题,为新知教学作好铺垫,进而集中精力引导学生探究解决第三个问题,即本节的新知,目的就明确了。可教师偏偏还不断的追问:还有吗?还有吗?于是学生又提出“男生是女生几分之几?”.“女生是男生几分之几?”有的学生确实提不出了,只好说:“本地学生有多少人?”“三好生有多少人?”……试想,教师的“还有吗?”“还有吗?”这样的随意提问严重偏离了预定的目标,使学生模糊了学习方向,且浪费了大量的有效时间,造成了教学的失败。因此,提问首先要明确所提问题所要达到的预期的目标是什么,这样才使提问更具针对性。
三、生活化作业设计提高知识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业作为老师巩固课堂知识的有效手段,对于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学生在年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老师在作业设计中充分结合学生学习现状,在作业设计中适当渗入生活化元素,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章节时,学生们通过课堂的学习知道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些概念,各自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于是在课堂之下就布置了一个动手操作的小作业,课堂之下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材质自选。于是笔者进行了简要的指导,需要准备硬纸板、胶水、直尺、铅笔等工具。笔者提供了两种方式供学生选择,第一种方式,利用直尺绘制正方体的展开图,然后用剪刀剪开,最后用胶水粘住。第二种方式,就是在纸上画出完全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用剪刀一一裁下,最后一个个粘起来,就形成了正方体。两种方法都可以做出正方体,通过这一动手操作的生活化作业,学生更加体会到课堂上的一些知识要点,也就加深了学习正方体的理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學,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习惯。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直观地讲解和描述数学知识,挖掘生活元素,创建数学情境,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数学改革的发展。